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52部分

同盟集團還沒有完全形成。

表面上看,這是一個“偽命題”。

在絕大部分人看來,早在半島戰爭結束之後,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為核心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就已經形成了。

北約集團就是以美國為核心,以集體安全為基礎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事實上,在美蘇冷戰結束後的短暫擴張之後,北約集團就開始走下坡路。標誌**件就是留年的喬治亞戰爭,以及力舊年的烏克蘭大選。這兩起事件終止了北約的擴張行動,最終使北約集團與歐盟集團在歐洲集體安全問題上分道揚鐮。

在法德意的積極推動下。歐盟實現了經濟一體化之後就開始推行軍事一體化,以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為根本目的,而政治一體化只是軍事一體化的自然延伸。隨著歐盟在歐洲安全事務上的比重越來越大,北約在安全防務領域的影響力日益降低。

換個角度看,如果北約提供的集體安全足夠重要,同時具備歐盟與北約成員國身份的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等等國家為什麼要積極推進歐洲政治一體化程序呢?別的不說,伊朗戰爭期間,美國一度希望北約成員國出兵。共同承擔戰爭負擔,最終響應美國號召的卻只有英國,而且也只是象徵性的派兵參戰,並沒有提供實質性援助。如果美國在北約集團仍然有足夠強大的影響力,比如像!吶年的科索沃戰爭,北約集團成員國就不會袖手旁觀。

從根本上講,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利益訴求與其他成員國維護自身利益的國家戰略所產生的嚴重分歧,成為了北約集團名存實亡的主要原因。雖然部分北約成員國與共和國存在矛盾,但是除了美國之外,沒有哪個北約成員國受到了共和國的威脅,也就不存在需要抵抗共和**事入侵的需求。絕大部分北約成員國都不希望與共和國直接對抗,更不希望捲入美國與共和國的對抗之中。

由此可見,北約集團算不上“中美冷戰”的基本條件。

與美國一樣,共和國也沒有建立起以自身為核心的,以集體安全為基礎的軍事政治同盟集團。

雖然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花了很多力氣改變周邊環境,先後與巴基斯坦等國簽署了安全同盟條約,但是這些甩盟條約基本上都是雙邊條約,也就是說吧基斯坦不會為了朝鮮向某個國家宣戰,朝鮮也不會為了巴基斯坦向別國宣戰。

由此可見,以共和國為核心的安全組織根本算不上政治軍事同盟。

當然,共和國也在為建力軍事政治同盟集團而努力。

印度戰爭就是一次大膽的試驗。不但共和國與巴基斯坦參戰,印度周邊國家中,除不丹之外,其他國家均先後參戰,而且均按照集體安全的規定履行戰爭義務。印度戰爭結束後不久,王元慶對尼泊爾、錫金、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與巴基斯坦進行了國事訪問;在伊斯蘭堡與這些國家的領導簽署了“集體安全同盟條約”。更重要的是,這是一份開放式集體安全同盟條約。也就是說。只要能夠滿足該條約的全部條件,得到了簽約國的支援,任何國家都可以加入該條約,成為正式成員國。隨後,顧衛民對朝鮮、越南、寮國、柬埔寨與泰國進行了正式訪問,正式向這幾個國家出邀請。雖然這幾個國家沒有立即加入“集體安全同盟條約組織”但是按照外界的猜測,只要“集約”的機制成熟,在與共和國簽訂了雙邊同盟條約的基礎上,這些國家肯定會加入“集約還有部分人認為,年之內,“集約”將吸納包括馬來西亞、阿富汗、蒙古在內的眾多周邊國家,成為一個完全以共和國為核心的集體安全同盟組織。

與共和國一樣,美國也在努力打造第二個“北約

受全球大蕭條、地緣政治等影響,美國所打造的同盟組織與“集約。有很大區別,其前身是由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組成的“北美自由貿易區”。在此基礎上,該組織現貨吸納了英國、巴哈馬、瓜地馬拉、哥倫比亞、秘魯等國,並且在出年更名為“西半球一體化條約組織。”簡稱“西約

與“集約”一樣,“西約。從起步到成熟,需要足夠的時間。

倫敦會議就成為了“集約”與“西約”邁向成熟的標誌性轉折點打手

在倫敦期間,王元慶會見了巴基斯坦等集約組織成員國與朝鮮等觀察員國腦,在集約組織內部會議上提出,除了集體安全保障之外,集約組織應該在更加廣泛的範圍內展開更加深入的合作,共和國將一如既往的支援各成員國與準成員國的利益訴求,並且堅持開放市場的原則,加強與各國的往來。最重要的是,王元慶在集約組織內部會議上正式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