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力量的大國。為此,大國必須為全面銷燬核武器承擔主要責任,為利益受損的小國提供補償。
從現實角度看,這些國家的要求並不過分。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了核武器,如同共和國與美國這樣的級大國就不再需要為動戰爭而有所顧慮,幾乎是想打誰就打誰,而沒有強大常規軍事力量的國家要麼選擇與某個級大國結盟,要麼等著捱打。更重要的是,以往在國際社會中擁有不小影響力的某些由中小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必然會因此喪失影響力,再也無法為中小國家提供保護。從某種角度上講,甚至會導致聯合國土崩瓦解,使中小國家喪失表言論、爭取公平待遇、維護國家利益的基本保障。
問題是,!卜國想要好處,大國卻不會因此心甘情願的割肉。
別說美俄英法堅決反對為其他國家提供補償,就連王元慶的態度也有所保留,畢竟共和國沒有義務為盟國之外的其他國家提供任何補償。換個角度看,如果每個參與全面核裁軍的國家都要求獲得補償,就算五個核大國的實力再強大,也承擔不起如此承重的義務,最終只會導致全面核裁軍成為泡影。站在各個國家的角度上看,如果在補償問題上讓步,全面核裁軍也不可能在各國議會獲得批准。
可以說,在此之前是核大國之間進行鬥爭,在此之後則是大國與小國進行鬥爭。
問題是,補償能夠解決小國最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安全保障嗎?
母庸置疑,經濟補償根本解決不了安全問題,甚至有可能使小國的安全環境惡化。
打手 月日,五個核大國領導人進行了閉門磋棄。
討論的重點就是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國際安全保障體系。
雖然法國與俄羅斯堅持認為應該強化聯合國在國際安全中的作用,但是美國與共和國都認為聯合國不具備承擔國際安全的基礎,也不可能對國際安全起到保障效果,如果聯合國有用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戰爭了。
談到這,大國之間的矛盾已經非常明顯了。
俄羅斯與法國明顯傾向於加強具有全球性的國際組織,而共和國與美國則更加註重以大國為核心的地區性國際組織。簡單說,俄羅斯與法國不希望讓國際核裁軍變成級大國瓜分地盤的盛宴,而共和國與美國卻在積極朝這個方向努力。
雖然從長遠角度看,待羅斯與法國的提議才能真正確保國際安全,但是從實際操作的角度看,共和國與美國的想法更加現實。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成立,短短數年之後,美國就以聯合國的名義動了朝鮮戰爭,把聯合國當成了工具;美蘇冷戰期間,聯合國不但沒有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基石,反而成為了兩個級大國利用的物件;美蘇冷戰結束後,聯合國仍然沒能揮應有的作用,不是被級大國利用,就是被拋到一邊;隨著中美冷戰爆,聯合國的國際地位更加可危,基本上成了擺設。
用王元慶的話來說,如果聯合國有用,就不會爆那麼多戰爭了。
聯合國失去影響力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一個主導力量小國想借聯合國維護利益,大國卻把聯合國當成了工具,如果聯合國妨礙了某個大國牟取利益,則會被大國無情的拋在一邊。
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是不得不承認,只有以某個大國為核心的地區性國際組織才能為該組織內的小國提供真正的安全保障。別的不說,北約集團能夠延續至今,與美國在北約集團的統治地位有很大的關係。
在共和國與美國都主張以地區安全為主的國際秩序的情況下,局勢難以逆轉。
為此,王元慶充分利用了這次大會,積極為共和國的全球佈局努力。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三章 集團化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8…28 3:32:16 本章字數:6504
“敵然倫敦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全面銷燬核武器,但是所有涯入於求都認為,倫敦會議是美蘇冷戰結束之後國際局勢的分水嶺。
讓倫敦會議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只有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全面取代聯合國。
早在力打手 年,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西方世界就開始鼓吹“中美冷戰隨著一場又一場與共和國、美國有關的戰爭爆,“中美冷戰”的論調日益高漲。事實上,直到倫敦會議之前,“中美冷戰”都缺乏一個極為重要的基礎條件。那就是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為核心的地區性國際組織並未形成。準確的說,是分別以共和國與美國為核心的,以集體安全為基礎的軍事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