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事今後更可以肆無忌憚。
來人唯一提出地要求,是要我們保持每年三千匹馬的供應量,這事容易。等把錦州方面安撫好了,三千匹的任務可以完成……“
張用聽完,拍著胸口說:“那就好,昨天我擔心了整晚。”
家僕地通告打斷了兩人地密議,首先來拜訪的是李之儀,他哥哥走後無處安身,又想來趙興這裡蹭飯,所以打點齊行裝,在路上緊趕慢趕,終於在冬至第二天趕到了趙興這裡。
趙興見到對方,顯得很親熱:“李兄,你可終於肯登門了,這大雪天的,你還四處遊山逛景,不嫌凍得慌。”
李之儀顯得很瀟灑,他從那匹女真戰馬上跳下來,晃著鞭子回答趙興的問候:“我昨天在學諭那裡飲酒,看到學諭在炫耀他的八卦筆,心裡不忿——怎麼那廝有份拿到八卦筆,我卻沒有。這不,大清早我就忍不住來府上取筆,東西備下了嗎?”
“備下了,李兄往裡面請”,趙興連忙迎進了李之儀。
接著登門的是鄧御夫,大雪天的,他穿著一身文化衫,綢布上印著蘇軾地詩句,腳下蹬著一雙黑亮地靴子,披著裘皮披風,腳步輕鬆的走進趙興地大門,一見趙興連忙拱手:“離人,我給你拜冬來了。”
鄧御夫這一身打扮,如今正是大宋最流行的裝扮,文化人都喜歡穿這樣印上詩句的文化綢,用四種顏料印刷出來的綢布,上端印製的風景畫,下端是配合風景的詩文。這種文化衫的興起,倒讓到大宋的山水詩比平常多了許多。
據說,現在已經有這種風氣,文人們寫了一首詩,家境富裕的就託人製成雕版,或者親自用筆提寫在衣服上,配一副印景的畫,然後製作成綢衫,奉送親朋好友。趙興房裡現在堆了不少此類文化衫,其中不乏名作,但大多數是蹩腳詩。
趙興從上到下打量著對方的裝束,嘲諷說:“有錢人就是不一樣了,瞧,鄧兄,現在騎肥馬衣輕裘,只是不知道家裡是否又添了幾個小妾……咦!你的靴子,怎麼還是那麼油亮?”
昨天釋菜先師的時候,趙興就注意到對方腳下那雙油亮的靴子,今天大雪終止,滿地泥濘,對方的靴子一路踏雪而來,上面竟不沾半點泥青,這讓趙興很詫異。
“怎麼樣,這越人靴不錯吧?”鄧御夫終於有一樣東西可以在趙興面前炫耀,他伸出腳來,得意的展示:“這是漳州人用薯莨汁秘法染制的靴子,它風雨不侵,水裡走過,不沾半點雨水。”
宋代竟然有了雨靴了?
等一等——薯莨汁,這個詞好熟?在那裡聽到過?
第二部 優雅的貪官生涯
第2115章 搶錢的感覺真好
趙興猛然記起,“薯莨汁”這個詞——想起來了,是漢奸衫。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南霸天等人穿的那種外黑內棕,略帶閃光效果的對襟佈扣綢布衫,就是薯莨汁染出來的,它又叫“香雲紗”或“薯莨紗”。
這種香雲紗在民國初年非常流行,由於它身價昂貴,能穿的起它的人都身家豐厚,所以在電影中常是漢奸或地主一類的人物的標準裝扮。由於漢奸們喜愛這種衣服,所以在建國後,這種衣服在政府的強烈打擊下,近乎於絕密。
趙興在偶然一次出差途中,有同事請他專門買幾件這樣的衣服,聽說假冒品特多,為了防止上當,趙興特地在晚上搜尋了香雲紗的知識,得知在政府的嚴厲打擊下,目前唯有廣州一處有出售這種衣服的市場。與此同時,他也知道了,這種傳統織物誕生於明代永樂年間,但在宋代,民間已經有用薯莨汁做染料的記載,記載者正是沈括。
沈括的《夢溪筆談》中記載:“《本草》所論赭魁(即薯莨),皆未詳審。今赭魁南中極多,膚黑肌赤,似何首烏。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檳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製靴”。
呀!面前這人可是超越沈括的大宋農業專家。農學上沈括不如他,還有他不知道的嗎?趙興望著鄧御夫,目光像發現了一桶黃金——不,現在一桶黃金已經引發不了他那貪婪的目光了。
“我聽說用薯莨汁染色。工序很麻煩,染織的時候對氣溫要求很嚴格,每年只有幾個月適合染制。另外,我還聽說染好了地東西,還要較長一段時間窖藏,鄧兄知道它的工序嗎?”
果然,鄧御夫回答的很輕鬆:“我那本農學書裡記載了它的工序,果如離人所說,這東西染好了後要窖藏一段時間。以便汁液能滲到皮子裡面。可離人兄怎麼知道的?”
趙興一拍大腿:“錦州,我們每年從錦州進來無數的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