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11部分

內分裂主義之後,才得到了波斯帝國有限地支援。

薛希嶽回國之後不久,同盟國集團就成立“國際同盟”地談判做出了安排,第一輪談判訂在了27年的10月份。當時。唐帝國正在準備相關的會議安排,第一輪會議就將在唐帝國地京城召開。當談仁皓他們順利打下了巴拿馬運河的時候,薛希嶽立即就看到,這是一次讓其他國家同意成立“國際同盟”的機會,因為對德國來說,巴拿馬運河是很重要的,對其他的很多國家而言,巴拿馬運河都非常重要。因此,巴拿馬運河的管轄問題成為了薛希嶽手裡的一張王牌。也正是如此。薛希嶽才沒有讓政府直接出面,而是讓軍隊去負責巴拿馬的政治事務,這為他在今後的談判中獲得了更多的轉圈餘地。

透過巴拿馬運河地管轄權問題,還使更多的國家牽扯到了這場戰爭中來。比如,南美洲最大國家巴西,之前就一直在戰爭中保持中立,現在唐帝國的軍隊攻佔了巴拿馬運河,實際上就等於是切斷了美國控制南美洲的繩索,巴西的態度發生了明確的轉變。與巴西一樣,其他幾個南美洲國家也都紛紛倒向了同盟國集團一方,而且在巴拿馬運河的管轄權問題上,都支援將其設為國際共管區。而要使巴拿馬運河成為國際共管區,那就得成立一個相應的國際組織,來行使管轄權。

隨著大量中立國開始支援唐帝國的提議,並且先後表示願意參加“國際同盟”,並且開始了參戰地準備工作。德國的態度很快就軟了下來,這種國際上的強大政治壓力是德國人不得不重視的,如果所有的中立國都站到了唐帝國的一邊去的話,唐帝國完全可以拋開德國來成立國際機構,到時候,德國連發言的機會都沒有,那還怎麼維護國家利益呢?可德國人並不笨,如果一切都順著唐帝國的話,那麼德國在戰後就只是一個二流國家,而且永遠不可能主導歐洲事務,更不可能使歐洲統一在德國的旗幟之下。因此,德國人很快就提出,既然巴拿馬運河成為了國際共管區,那麼蘇伊士運河,還有其他幾個重要的海上咽喉都應該成為國際共管區,包括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直布羅陀海峽,英吉利海峽等等。

德國人確實將了薛希嶽一軍,如果這些地區都成為了國際共管區的話,唐帝國就不可能透過國際機構來控制全世界,而且肯定會讓其他的國家迅速崛起,甚至在全世界範圍內引發民族獨立的風潮。在第一輪談判之前,唐帝國與德國的政府代表進行了好幾輪秘密磋商,而最後雙方都做出了讓步,德國支援在成立國際共管區的基礎上成立國際組織,同時國際共管區只針對人工運河,而不針對其他的天然海峽。因此,蘇伊士運河也將成為國際共管區。

這就是“聯合國”的由來。“聯合國”這個名字是由同盟國,以及其他第一批加入的中立國投票決定的,畢竟“國際同盟”這個名字有點老土,而且其政治含義也不太好。關於聯合國的成立問題,那還是後面的事了。最終,聯合國並沒有成為薛希嶽所設想的那種,可以由唐帝國控制,並且為唐帝國利益服務的國際性權威機構,而是隨著德國的崛起,以及戰後其他戰敗國,特別是美國的迅速復甦而成為了大國對抗的舞臺,最終不可避免的失去了其權威性,成為了一個擺設性的機構。可聯合國在戰後世界的穩定與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同時,聯合國讓唐帝國避免了成為世界的敵人,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談仁皓也沒有想到,從巴拿馬問題上引發了這麼多的事情。至少他在當時並沒有想到,戰後唐帝國不會按照以往的方式來控制全世界,也許每一個唐帝國的軍民都沒有想到這一點。就談仁皓而言,他當時所做的事情都只是為了戰爭服務,畢竟在巴拿馬,需要一個可以正常行使國家權利的政府,同樣的,他也需要一個這樣的政府來配合帝國軍隊。

第二十一卷 長途奔襲 第四十一節 返航

運河區的掃蕩工作在九月下旬完成,談仁皓按照規定完成了任務。美軍正在向西部的山區,以及哥斯大黎加方向撤退。韓紹鋒在九月底就將戰線推進到了佩諾諾梅附近,再向西就是中美洲山區了,這也基本上確保了運河去的安全。運河東面的美軍在九月二十四日向韓紹鋒的陸戰隊第31師投降,大概有2萬多名美軍官兵放下了武器。

在所有的戰役計劃中,最後完成的是掃雷行動。與戰前獲得的情報一樣,美軍在巴拿馬運河裡投放了大量的水雷,而且大部分都是沉底遙控水雷,這類水雷最難以掃除。在持續了近二十天的掃雷行動中,一共有6艘掃雷艇被炸沉,犧牲了100多名官兵。到十月四日,掃雷艇總算是清理完了河道里的水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