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峰聯絡到第七旅後,立即派了手下做嚮導,分路穿插,控制要點及制高點蛇山,“快,敵軍準備撤了,他們徵集渡船,要撤往下游了,趕緊將大炮拉上蛇山,封鎖江面,決不能讓敵軍撤走!”
蛇山是武昌制高點,站在山頂,漢口歷歷在望,古小林急忙率領十九團奪佔蛇山,這裡爆發了武昌之戰最激烈的戰鬥,蛇山駐了第二師一個營,該營自發地進行了抵抗,但黎明時分抵抗被粉碎,蛇山被七旅佔領。
第七旅開始謀劃將民軍第二師留在武昌的時候,放掉洪粵誠的宋教仁等人已經渡過長江到了漢口,找到了黃興、劉公,見黃興正駐足江邊向武昌方向瞭望,他聽見了蛇山方向的槍炮聲,面色凝重。
“不能再等了,得連夜上船走,能走多少算多少,”孫武焦急萬分,“等敵人將炮兵佈置好,部隊就走不了了!”
“怎麼走?”黃興啞著嗓子,“漢陽方向斷了聯絡,我估計黎元洪這根牆頭草再次更換主人了,我們手裡只有一個不完整的團,船隻也不夠。”
“不管黎元洪了,我們走陸路。”孫武急得跺腳。
他們不知道的是,武昌已下,南方軍部隊在總參謀部的急電指示下分路出擊,封國柱率第一師第一、第二兩旅自咸寧掉頭東進,直撲田家鎮,再次以大迂迴戰術包抄可能順江東下的黃興餘部,同時進窺九江,威逼江寧。在汀泗鎮轉入休整的第三旅緊急整頓部隊結束休整,由郭寶昌旅長率領向武昌進發,作為七旅的後援。司徒均擔心七旅新兵太多,旅長古小林升遷過速,難以應付大局,強起在汀泗鎮付出慘重傷亡的第三旅以厚武昌方向兵力,確保武昌戰役的兵力優勢。而王明遠留在廣東擴充編組了兩個旅的第三師則正式向東進軍,不進福建,而是北出江西,兵鋒指向南昌。
同時,正沿蘆漢線南下的第七師接到總部急電,立即掉頭北上解決河南清軍。兩湖問題已經解決了,不需要七師這支戰略預備隊了!龍謙密電方聲遠,立即前往袁世凱處,與這位北洋統帥好好談談。談什麼,龍謙沒有做明確指示,相信方聲遠會把握分寸。(未完待續)
ps:竟然忘記了第七章的章名。本章結束,上部就結束了。
第四節上海
龍謙的通電並未徹底“打”醒孫文。這本是他預料中事。面對蒙山軍發出的軍事威脅,令人奇怪的是孫文並未當回事。甚至沒有召集一個專題會議研究對策。當前最急迫的就是蒙山軍的軍事威脅,而不是建都何處,組建政府。但孫文在上海的高階幹部們硬是不理會蒙山軍這個龐大的軍事存在,完全醉心於中央政府的誕生。沒有一個人認真去研究全國局勢,彷彿武昌有了黃興,軍事問題就全部解決了。
豈不令人奇怪?
孫文自9月17日以來做什麼呢?他完全沉湎於組建臨時中央政府了。第一是確定中華民國的首都。上海雖好,但過於偏狹了,遠不如南京虎踞龍盤,“遷都”是必須的。在蒙山軍19日發出武力統一中國的威脅後,孫文的高階助手們還在研究首都設在哪兒,這一點倒是基本一致,包括不願意離開上海的陳其美都對建都江寧投了贊成票。孫文提議,將江寧更名為南京,這樣更顯得氣派些。
第二就是人事問題了。孫文清楚,人事安排至為重要,大家跟自己十幾年,拋家別業者有之,毀家紓難者有之,現在終於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了,哪能不好好安排一番?
委託胡漢民擬就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機構在9月21日便正式出臺,是日蒲圻咸寧一線正在決戰,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剛剛成立被孫文寄予厚望的民國第一師全線崩潰。但在上海,孫文宣佈了他的政府名單:
總統:孫文
總統府秘書長:汪兆銘
陸軍部總長:黃興,次長蔣作賓
海軍部總長:黃鐘瑛,次長湯薌銘
內務總長:程德全,次長居正
財政總長:陳錦濤,次長王鴻猷
實業總長:張謇,次長宋教仁
外交總長:王寵惠,次長魏晨組
教育總長:蔡元培,次長馬君武(代)
交通總長:湯壽潛,次長於右任
司法總長:伍廷芳。次長呂志伊
這份名單中。陸軍、教育為同盟會員,其餘均為滿清達官或社會賢達,但次長卻全部是同盟會員。總長中蔡元培雖為同盟會員,事實上早已與同盟會脫離了關係。在山東當了好幾年的大學校長。醉心於師資人才之培養及義務教育之普及了。而且。蔡氏根本就不在上海,事前更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