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取功名,飛黃騰達,發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營私舞弊的考場醜聞?其中多少人為此身敗名裂甚至丟了性命。
隨著科舉制度的廢棄到今天已經有近一個世紀了,但考試或比賽中的弄虛作假現象,並沒有隨著社會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銷聲匿跡。人們在迅速脫貧,逐漸富裕起來的過程中,社會競爭也在不斷地加劇,而有限的資源、激烈的競爭環境又成為不正當競爭滋生的溫床,營私舞弊現象非但沒有絕跡,反而此消彼長,有愈演愈烈之勢。形形色色的考核和比賽催生出各種舞弊的新套路,手段雖五花八門,但目的卻萬變不離其宗:不是靠自己的實力和真才實學去競爭,而是靠投機取巧來取得好成績。
這樣的例子真是舉不勝舉:在各類統考中,試卷洩密事件層出不窮,光是被媒體揭露的就有多少?甚至有些身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也參與“傳銷”考題,把考題當成商品來賣,殊不知,他們同時出賣的還有自己的良知和靈魂,而買者換來的除了虛假的成績外,是否也有良心的不安?這樣的現象雖然只是少數,但危害卻極其深遠,因為它攪亂了一個正常的公平競爭的環境,使得選拔真正的優秀人才失去保障。
隨著國家各方面穩定快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精神需求不斷增加,學習各門藝術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於是各類藝術學科的考級也應運而生,尤其是一些與升###系起來的各種特長生政策,更是得到考生和家長的格外重視,使得原本很正常的一種驗證自己學習水平的考級考試帶上一層濃重的功力色彩,甚至變了味道。
有一次,我舉辦演奏會時,一個朋友帶著孩子來前觀賞,她父親告訴我,他的女兒已經透過了鋼琴九級的考核,並讓她彈給我聽,但是孩子總是不肯,說比那些演奏會上的孩子差得太遠、沒法彈……在父親的一再催促下,她彈了一首九級的貝多芬奏鳴曲。一聽才知道,她讀譜、方法都完全不對,錯音錯節奏有四、五處,整個人都是僵的,怪不得她父親告訴我,自從考過九級以後,她基本沒再彈過琴。演奏會的間歇我就問她,你是怎麼透過考級的?他看我一臉疑惑的樣子,低下頭說:我媽媽認識管考級的老師,我們班的好幾個同學都是我媽給說了情才透過的……我想這樣“有本事”媽媽決不僅僅只有這一位,怪不得後來考級的成績逐漸與升學加分脫了鉤,很多錄取學校或單位在考核特長時,也不僅以證書為依據,而要聽考生親自彈奏才算數。這讓我想起我國一位資深鋼琴家、國際鋼琴大賽的銀獎得主憤怒地將考級文憑稱為一張廢紙。過去,我曾看到一些業餘鋼琴學校、學習班的廣告,以保證學員透過考級來招攬生源。我當時就覺得非常奇怪,你連這個學生的面都沒見過,一切都是未知數,你怎麼就能下這個保證呢?你是根據什麼來斷定他們一定能透過考級呢?
考級本來是一件好事,它有助於督促孩子努力學習、並接受客觀的檢驗,從更廣的角度來審視自己學琴中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更好地掌握這門技能。因為每一個人的情況不同,存在差異也是正常現象,一時達不到標準還可以繼續努力,然而,如果不擇手段地就是為了那麼一紙文憑,那麼考核就失去了意義,成了自欺欺人的過場。其實,即便透過了九級,也不過是學琴剛入了門,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為託關係搞張九級的證書就“功德圓滿”了,不思進取,實則連門都沒進去,自己就封上了前進的道路。
是金子總要發光,如果不是金子,就是鍍上一層金色,也會褪去。面對競爭我總是鼓勵我的學生,集中精力好好練就真本領,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古代戰國時期,趙王想聯合楚國共同抗秦,他派平原君去遊說。平原君想挑20名有勇有謀的家臣與他一同前往,但挑出19名後,再也挑不出來了。這時,有個叫毛遂的人自薦,平原君表示不認識他,還說一個人如果有才能,會像錐子那樣,裝在囊中也會立刻顯露出鋒芒,你來了三年,我沒聽說你有什麼特殊的才能呀!毛遂回答,那是因為你沒有把我裝在囊中,錐子裝在口袋裡,早晚要露出尖來。毛遂後來在隨平原君出使楚國時,果然在關鍵時刻發揮了自己的才能,迫使楚王簽訂了聯合抗秦的盟約,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使命。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靠什麼去競爭(2)
我有一個學生曾參加一個頗具規模的比賽,幾輪比賽下來,最後得分,是同年齡組參賽選手中的最高分。這時,比賽組委會的工作人員找到孩子的家長,要求他給比賽提供贊助,說大賽在經濟上有一些虧空,希望金、銀獎的選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