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和推翻封建王朝,譬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和共產主義革命。在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那些受到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農民支援的革命家們,要求結束這些可悲的惡習並重建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這是19世紀中期以來第一個強大的中央政權。
毛澤東形容美國及其盟國為“紙老虎”,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戰略思想。在分析了德國納粹、俄國沙皇和日本幕府滅亡的例子後,他預言美帝國主義也必將走向衰落,儘管美國擁有核霸權毛澤東1958年12月在武昌舉行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做出這種分析的根據是“全世界人民”的鬥爭,以及“社會主義力量”在與“帝國主義力量”的較量中取得的勝利。但是除了抗美援朝以外,他並沒有在中美之間掀起直接的無法迴避的對抗。
事實上,抗美援朝是中美軍隊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的正面交鋒,中國軍隊自稱為“志願軍”,目的是避免中美衝突達到頂峰。1953年2月7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第一屆第四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中國是希望和平的,但同時也嚴正宣告:“只要美帝國主義一天不放棄它那種橫蠻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決心同朝鮮人民一起,一直戰鬥下去。”實際上北京當時認為美國直接威脅到了新生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利益,因為美國的龐大軍事力量持久地駐紮在朝鮮半島上,並把他們的軍隊部署到中國邊境上。當時,中國共產黨正在考慮使100萬士兵復員,這些軍人幫助共產黨奪取了政權,而維持這樣一支軍隊將給國家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但是,由於此時中國捲入了戰爭,這一程序被明顯推遲了。與美國的直接對抗使中國與西方世界之間長期處於決裂狀態,這是北京極力想避免的瑪麗·克萊爾·貝爾日爾,阿爾芒·格蘭著:《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現在》,巴黎,1987年版,第16頁。。儘管中國一直支援越南*共和國,但直到1973年,中國的武裝力量再也沒有與美軍發生直接的衝突。由於地理上的鄰近,中國和蘇聯的不和帶來的威脅更加直接,中國的領導人尋求與華盛頓達成諒解。這種努力最終促成了1972年2月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對北京歷史性的訪問,以及隨後在1979年1月1日兩國外交關係的建立。
由於意識到了她在軍事、經濟及戰略上的弱小,在19491979年之間,中國不失時機地努力與其他國家結成聯盟,首先是與蘇聯和社會主義陣營聯合,旨在對抗美國。美國在技術和軍事上的優勢直接威脅到了中國在亞洲的根本利益。隨後,中國又與美國結盟以便對抗蘇聯,蘇聯20世紀60年代末奉行的包圍戰略、越南與蘇聯的關係日益親密,已經成為中國的主要憂慮。在10年的時間裡,在與莫斯科決裂和與美國結成緊密關係之時,由於缺少可靠的盟友,中國被置於了一個十分微妙的境地。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中國加速了核武器的研製,並在1964年進行了第一次核試驗。中國選擇了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來回應她在國際上的孤立,並抵禦可能遭到的威脅。
隨著1978年經濟改革的實施,國際力量的對比和正在崛起的中國的地位已經大不一樣了。經濟發展超越了意識形態,*希望透過改革實現富國強兵。這一理想使中國的很多作家想到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和隨之而來的割地賠款的屈辱歷史。
在“四人幫”倒臺後緊接著上任的中國領導人意識到,30年來中國和她的夥伴及對手之間積累了巨大差距。1977年的中國,不再是激進的意識形態統治一切,數百萬男人和女人開始把全部的人生都投入到了對理想的追求中。當時人們正在清算舊賬,黨內正在進行路線鬥爭。數百萬知識青年曾被下放到農村,他們把大部分的精力貢獻在那裡,他們是在黨的要求下到農村去學習生產技能。中國應該重新站起來,開始工作並忘記“貓的顏色”,中國人民從50年代以來所遭受的痛苦在19661976年之間達到了頂峰。現在這些痛苦結束了,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長期的工作重點。*著名的口號“發家致富”給中國注入了強大動力,使她擺脫了過去那些意識形態上的束縛,並走上了一條發展的道路,這可以使人民在一個合理的期限內達到韓國或葡萄牙的生活水平。儘管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大幅超過了這兩個國家很長時間(2004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為10060億美元,葡萄牙1683億美元,韓國6797億美元)。但由於人口眾多,中國距離這個目標仍然還很遙遠(中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差不多是這兩個國家的十分之一)。對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豐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