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領法戒。”老僧頷首道:“即修六度萬緣,當守三歸五戒。望你潛心修煉,早渡塵緣。老衲了塵,忝為師尊,自當領你入門,破除凡心。”
有道是:青絲散盡塵心落,斬斷孽根鑄把鎖。人生百年一場夢,貧富貴賤皆是過。
姜無涯受戒後,俗世身份即告終結,成為了不折不扣的出家人苦海。作為了塵大師的關門弟子,苦海每日除了做點雜務,更多時間便是隨師父唸經頌佛,參禪悟道。
了塵大師先交給苦海《無量心經》、《楞伽經》、《金剛經》和《法華經》等經典,要他慢慢鑽研。苦海早讀晚閱,很是勤奮。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逐漸適應了這種枯燥平靜的生活,心境日漸提高,感悟和思路也得到了很大的拓寬。
春去秋來,光陰似箭,轉眼就過了兩年。了塵大師又將《般若心經》、《華嚴經》、《最上乘論》、《血脈論》、《壇經》等經典傳授於苦海,讓他層層深入。苦海倒也勤奮,修為得以長足進步,對佛法的理解也是越來越深。
雖然終日重複清苦的生活,他到也過得平靜,胸中的愁苦幽怨,隨著修為的精進,得以逐漸淡化。只是偶爾想起下落不明的谷芳母子,和含恨而去的江寒玉時,還不免心存愧疚。
這日,了塵大師把苦海請去大殿,說道:“你很虔誠,也很用心,沒讓老衲失望。但在為師傳你更高的佛門經典前,尚需對你進行一次考核,你可要用心了。”苦海應道:“師父請講,弟子盡心回答便是。”
了塵點了點頭,於是問道:“你對世間善惡如何看待?”
苦海沉思了片刻,說道:“善有三。其上善,以虛懷為本,不著為宗,無相為因,涅槃為果;其中善,以治身為本,治國為宗,天上人間,果報安樂;其下善,以護養眾生,勝殘去殺,普令百姓,俱稟六齋。惡亦有三。其大惡,五毒入髓,野心蒙性,但求孽果,不圖業報;其中惡,利令智昏,貪婪無度,雖不大殺四方,卻逞一己之快;其小惡,易動痴心,難明智理,雖有向善之念,卻無始終之志。是故,善惡只存於心,肉身即為載體又是根源,不可盡除。雖有我輩中人,除大惡,懲中惡,儆小惡。也只能令善惡人間,多一些清平罷了。”
了塵道:“當年傅大士為勸見梁武帝,推廣禪宗真理,而將善分為三。難得你又把惡分為三等,足見你已有些心得。其實人性本無善惡,只因來到世上後,受各種世俗形態的教化,從而生出貪、嗔、痴、慢、疑五毒。又隨著年齡的增長,業障不斷加深,從而再生出許許多多無明的煩惱。人性之所以可憐,就在於內心深處的諸多惡根,一但受到俗世的感染,就會被激發出來。所以那些道行德業愈高的人,就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所謂高明之家,鬼瞰其室,也就是這個道理了。故我輩修行之人,往往是遊歷於人群之中,卻徘徊在浮華之外。正是這種卓爾不群,融而不化的狀態,才能對人心進行最徹底的洗禮,從而排除五毒,擯棄業障,達到四大皆空,不著於相的境界。”
苦海心中震撼,暗暗思量道:“原來我之所以一錯再錯,就是心中慾念不盡,體內五毒太深。”他想著不禁感激道:“師父宏法博智,令弟子受益匪淺。”
了塵淡淡道:“但凡智者,必須忍受孤獨。老衲見你慧根不淺,與佛有緣,欲傳你《大乘真經》,共計九部八十一卷。其中奧妙無窮,你可要好好參悟。”苦海慌忙拜道:“弟子定當潛心研習,不負師父厚望。”了塵頷首道:“法本無法,貴乎會通。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苦海雙掌合十道:“弟子謹尊教誨。”
從此,苦海完全沉浸在《大乘真經》那浩如煙海的禪理玄境之中,渾然忘我。
第四章 各修其道 第一節
夜幕綴星,黑山攬月。一騎快馬在汴京的朱雀大街上飛馳而過,隨後繞到南門大街,又取京門最後來到相府後花園外,這才停下了腳步。只見馬上人輕拍了兩下巴掌,相府後門便應聲而開。來人當即策馬而入,未作片刻停留。入得後院馬房,一名家丁模樣的人上來牽馬入廄,來人方才下馬徑直往東廂房而去。
一位管家摸樣的人步入相府書房,朝個七十來歲,體態龍鍾,雙目深邃的老者稟報道:“相爺,熊將軍回來了。”老者漫不經心地道:“讓他來見本相。”那管家應聲來到門口,朝外喚道:“相爺有請將軍。”
須臾,只見高大魁梧的熊天霸步入書房,朝背對自己的老者單膝跪拜道:“屬下無能,未完成使命,還請相爺責罰。”幾年不見,此刻的熊天霸更顯幹練老沉,舉手投足間,都有一種堅毅不拔的氣魄。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