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競底的魔咒(1)

。 文/孫力

底線通常是指籃球、足球等運動場地兩端的界限。當球一出底線,就意味著一方失敗,另一方取得發球權。

競底就是不斷向底線靠攏的過程,猶如一個人不斷向懸崖邁進,而當他跨越懸崖的頂點,不可控制地下墜,那個頂點就是底線。

競底是相對“競優”而提出來的。

以提升人的價值為手段,從而長久地提高競爭力的方式,我們稱之為“競優”。農業革命提高了人的耕種效率,使人類獲得溫飽;工業革命以機械取代人力,使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資訊革命以資料取代紙張,極大地加速了資訊知識的傳播與共享……這些方式或手段,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一個人作為人的價值,因此,它們都是競優。

相反,以打壓人的價值為手段,從而獲得暫時的競爭力提升的方式,我們稱之為“競底”。不顧疲勞,“頭懸樑、錐刺股”式地應付考試;不顧礦工生命安全的黑煤窯採掘方式;犧牲環境的過度砍伐、放牧……這些活動在短時間內,能達到某些人為設定的指標,但卻往往損害了較長久或較多的價值,這就是競底。

簡單地說,競底是打到底線,把人變成非人,競優是讓人的所有價值得以彰顯。

華為總裁任正非極力倡導的狼性精神,實際上就是競底精神:高貴的人性向狼性底線退化。任正非最著名的口號“進了華為就是進了地獄”,則顯而易見地充滿了競底色彩:地獄是人類可以想象的終極底線。

靠競底崛起的中國製造

既然競底是如此殘酷,為何中國的企業卻樂此不疲呢?因為競底有多方面的好處:

一、競底帶來的風險更容易控制

老闆們要求打工妹們加班,巧立名目剋扣他們的工資,他為此承擔的風險,比為市場開發一款新的產品要好控制得多:如果加班時間過長,剋扣工資過多,打工妹們會威脅透過法律途徑解決,那麼按照中國人的處事方式,老闆完全可以透過協商從底線適當往回撤退,從而平復打工妹們的不滿情緒,但如果一款新產品不受市場歡迎,那他根本找不到有效的物件進行協商。

二、競底戰略投入的資源最節省

剋扣工人工資和延長加班時間,以較差的原器件代替優質的原器件,只不過是很多加工廠的兩項政策,其本身並不需要很大的投入。因此競底戰略往往成為中國老闆遇到困難時,第一個躍入腦海的最自然、最經濟的競爭手段。

中國不乏靠競底戰略成功的著名企業,如“股神”巴菲特看好並投資的深圳比亞迪就是一個典範。比亞迪的起步始於日本宣佈本土不再生產鎳鎘電池,老闆王傳福在成立比亞迪時,缺少資金,沒有廠房,沒有裝置,但王傳福看到日本人生產電池,全部用自動化裝置,這些裝置效率很高,但很昂貴。因此他透過重新分解電池生產的工序,儘量用打工妹的血肉之軀,代替昂貴的自動化裝置。由於中國的打工妹們成本極其低廉,因此,比亞迪用落後方式生產出來的電池,居然有很強的效能價格比,從而剛一投產,就獲得了日本三洋的訂單。沿著這條競底道路,比亞迪連續三年獲得100%的增長。

三、競底能夠快速、明顯地增加競爭優勢。

由於中國是個競底社會,市場對低價格有超乎尋常的熱愛,俗話說“沒有兩塊錢買不走的品牌忠誠”,而競底所帶來的成本降低,可以直接轉化為市場價格的競爭力。它比增加產品功能、改善品質所帶來的隱性競爭優勢,能對市場造成更明顯的衝擊力。也比研發原創產品,能更快收到成本減少的效果。中國大多數企業的成功,靠的主要是善打、敢打價格戰。而不斷地突破低價的“底線”,也是競底戰略的一個成功應用。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競底的魔咒(2)

四、中國人非常習慣被競底

比起其他國家的國民,中國人有以下適於競底戰略的優異秉性:

首先是等級觀念強,下級對上級服從恭敬(至少在表面上),缺少平等意識;

其次是特別能吃苦耐勞,因此可以承受西方人難以忍受的底線狀態;

第三是有足夠的智力,否則三鹿想不出在奶粉中新增三聚氰胺之類的競底怪招。

這三種秉性,是成為一個優秀的被競底者所必需的特性。正是由於這種資源稟賦,中國才能用低於其他國家的價格比較優勢,成功奪得世界加工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