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為了儲存實力,還故意把這於遊擊派在了戰場側翼的崇崗。
怎料阿希格久戰不下之後,卻突然轉而攻擊崇崗,魏彬聽到這個情報之後,把腸子都悔青了,生怕這於遊擊所部在崇崗折損太大,回去不好跟劉瑾交代。
怎料後來安王見崇崗攻勢太急,派出了朱執率軍增援,後又有子龍大軍來破了阿希格,這崇崗轉危為安,而於遊擊所部也是沒有太大的損失。
此時要排軍功,魏彬肯定是要替自己人爭功,而這於遊擊雖然在朱執、子龍的幫助下才頂住了,但他畢竟是那處戰場名義上的最高指揮,也算是不小的功勞。
只是魏彬這話說出來,閔御史卻第一個帶頭反對,只聽他說道:“魏公公此言差矣!於遊擊雖然作戰勇猛,但是那一戰的功勞又非止他一人!若不是安王賢明,命安王世子執率軍增援,這崇崗只怕也是早破了!”
“可守住崇崗,畢竟也是首功一件啊!這一戰若不是崇崗頂住了,只怕早就出現了紕漏,閔御史這是不可否認的吧?”魏彬聞言卻直接反駁說道。
“嘿嘿!”閔御史輕輕搖頭,說道,“雖然崇崗也是大功,但功勞不全是於遊擊一人,所以此戰做不得首功!”
“那閔御史以為何為首功?”徐光祚見二人為首功爭執,不覺也是大皺眉頭。
本來依著他的意思,他也是想爭爭首功,但是定國公一脈不像成國公、英國公一般,一直故舊不斷,明軍上下,遍佈著兩位國公的故舊。
所以即便是徐光祚想爭,一時也不知道該爭給誰好!如今大戰勝了,他自己的功勞自然是跑不了,朝廷對他的封賞,自然是不小的。
但是徐光祚更想的,其實還是能發覺軍中的可造之材,培養為定國公一脈的骨幹,日後好在軍中有所發展。
“下官以為,徐國公你請封的那個河套遊擊徐子龍,當可為首功!”閔御史捻鬚一笑,說道。
“徐子龍?”魏彬臉色一變,斷然拒絕道,“不行!這小子在北上之前,已經除去了一切軍職,卻怎麼能算到這一仗來呢?”
“魏公公忘了我們三人一起為他請封的河套遊擊一職麼?”閔御史輕輕一笑,得意的說道。
徐光祚一聽閔御史的話,倏然反應了過來,這閔御史突然提起那徐子龍,顯然是代表了文官派系想拉攏此人了!
在安王提議,給子龍請封之前,徐光祚也是與安王聊了許久,這徐子龍的出身來歷等等。
對子龍,徐光祚倒是頗為了解的!本來還在想,到底該從這一戰之中,扶起誰來的好,閔御史這麼一說,他卻豁然反應了過來。
這徐子龍不就是一個很好的收為麾下的物件麼?
雖然之前他是安王府出身,但是大明藩王卻是沒有多少政治自主權,雖然位高,但是權柄實是少的可憐,只是因為安王封地在邊疆,這才好一些。
後來徐子龍為了救那馬風月,更是卸下了一切的軍職,孤身北上,這樣來說,可以算是從安王府中已經出來了!再加上他現在所任的河套遊擊將軍,更是自己主導,閔御史與魏彬附議,才請封下來的。
如此一來,這徐子龍幾乎算是自己的舉薦的門生一般!
如今唯一欠缺的,便是徐子龍本人的意向了!也不知道此人是想回到安王府,還是如何?反正無論如何,徐光祚心中暗暗決定,一定要摸摸此人的底。
魏彬聽到閔御史所言,也是大急,他雖然在八虎之中不是以智謀著稱,但在皇宮之中,混到他這位置,也不是純粹沒心眼能混出來的。
因此他也如徐光祚一般,發現了閔御史的目的。
本來徐子龍屬於安王一系,與劉瑾糾葛頗多,幾次三番,破壞劉瑾的計劃,劉瑾必定不能容他。
如今這文官派系竟然還想趁著這個時候,把握有河套之地,數萬大軍的一方大將收入囊中,這怎麼可以。
當即魏彬反對道:“這徐子龍出身不高,不能驟封太快!何況他本是安王府的護衛司指揮僉事,又是鎮羌堡的守備,如今又被封了河套遊擊,官職升遷太快,也是不好!我看這次就算了吧!”
第二百四十二章 求見
這魏彬也是知道,此次若不是子龍率河套義軍不遠千里趕來助戰,這長城被破必矣,而且是用了樹枝綁在馬尾上,搞得漫天煙塵,讓敵軍誤認為有五萬騎軍,才嚇的撤軍,兵不血刃就贏了此戰,這等智謀如果說子龍還不算功勞,定國公和閔御史多半是不答應!但是以子龍已經受封河套遊擊將軍,不能封賞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