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設計者威廉·霍夫邁斯特(Willielm Hofmeister)設計的對稱三廂外型非常優美,似乎借鑑了通用汽車1959年款科威爾(Corvair)的設計風格。
寶馬在1961年9月舉行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推出了1500。與501不同,這款新車繼承了20世紀30年代寶馬的靈魂。公司想擁有自己的市場環境,但是這環境處於市場的中層。1500是一款不張揚的家用車……但是它具備敏捷而令人驚訝的路面駕駛效能。1500標誌著現代寶馬的開端,而馮·福爾肯豪和霍夫邁斯特在寶馬轉型的過程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 想看書來
第4章 寶馬締造者(2)
還有一個關鍵性的人物,銷售與營銷經理保羅·哈恩曼(Paul Hahnemann),這個大嗓門、具有超凡魅力的人在20世紀60年代負責寶馬公司的日常工作,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哈恩曼曾是納粹黨衛軍的一名官員(SS Officer),他也是鮑勃·盧茨在這一職位上的前任。當時,德國的年輕一代對梅賽德斯…賓士已經感到厭倦,哈恩曼看到,寶馬這個品牌具備生產其替代車型的潛質。對哈恩曼來說,公司的形象需要透過其產品來明確地表現,相關的調查也表明,一提到寶馬,大多數德國人腦海中首先會浮現出20世紀30年代那些行動敏捷的轎車形象。1934年的升315車型和1936年328雙座跑車可以與同時代的梅賽德斯…賓士小型車相抗衡。儘管最初的3系列只生產了7年,但該系列車型的高貴傳統已經成為後來很快被公眾所認可的雙腎水箱設計的標誌。在匡特的領導下,寶馬在1963年推出了裝配升1800發動機的1500,在1968年推出了2002。自那時起,寶馬不僅在歐洲有了一定的影響,而且開始在美國引起關注。汽車記者戴維·E·戴維斯(David E。 Davis)在1968年曾寫過一篇關於2002的著名評論,《汽車與駕駛者》(Car and Driver),這篇評論所產生的效果不亞於一次隆重的宗教洗禮儀式,戴維斯認為,在美國人被底特律千篇一律的汽車包圍的當時,寶馬將成為一個亮點。
匡特和哈恩曼使寶馬恢復了往日的輝煌。但是,年事漸高的匡特已經難以控制這個不斷發展的汽車公司了,當時寶馬公司還只是匡特龐大的工業帝國的一部分。他的視力在逐漸下降(他小時候害過眼疾),在瞭解新車的設計時,他只能讓設計人員按比例做出模型,這樣他就可以透過觸控來感受車的輪廓。他讓他的第二任妻子約翰娜替他讀所有重要的商業信函,透過仔細地聽各部門管理人員的聲音對公司進行管理。到1969年,2002大獲全勝的時候,匡特決定將寶馬公司交給新的領導者,交給一個與自己不同的人。他的選擇震動了汽車業,但是對他自己來說,這一切都很自然。埃伯哈德·馮·金海姆曾在德國漢諾威的馬克斯·米勒機械加工工具公司(Max Mueller)工作,在那裡他擔任過11年的生產與銷售工程師,後來擔任技術經理。1965年,匡特將這位36歲的技術專家招至麾下,讓他負責協調整個集團的技術事務。3年後,他交給馮·金海姆一項極其困難的任務……讓他擔任集團中生產機加工工具的奧格斯堡(Augsburg)IWK公司的總經理。馮·金海姆用兩年的時間就扭轉了IWK的局面,於是,1970年1月,匡特任命這個41歲的普魯士人擔任寶馬公司總裁。在1969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匡特宣佈了他的決定,馮·金海姆將取代格哈德·威爾克(Gerhard Wilcke),擔任管理董事會主席。馮·金海姆嚴肅的男低音非常善於表達,他來自一個值得驕傲的普魯士家庭,他緩慢而有分寸的語言讓失明的匡特感受到一種洞察力和自信心。但是,寶馬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都對此感到非常震驚,從事機加工工具行業管理工作的這個年輕人也似乎還沒有準備好接受這份工作。在過去的10年,寶馬進行了重組,對於什麼樣的人應當受到重用也形成了獨有的標準。馮·金海姆在汽車業沒有什麼經驗。新上任的董事會主席與哈恩曼之間格格不入,哈恩曼說過,對馮·金海姆的任命是汽車業最昂貴的學徒期。
只過了兩年,哈恩曼就迫於壓力而退出了。有人認為,哈恩曼的離職是個大錯,寶馬的前進勢頭將因此而大減。根據匡特的委託,哈恩曼策劃了寶馬的復甦。實際上,哈恩曼在60年代所做的一切,包括著名的4缸狀總部大樓,到如今都仍然是寶馬公司精華的一部分。〃哈恩曼不懼怕任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