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5部分

根本沒有想過要死守莫斯科,也就沒有在莫斯科留下多少主力部隊。雖然俄羅斯當局動員了近千萬的作戰人員,但是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臨時武裝起來的平民,其中還有一百多萬未成年人。對付這些好像烏合之眾的俄軍,根本用不了五十個集團軍。

當時,伏爾加格勒會戰產生的最為嚴峻的影響在地球的另外一邊。

到了三月底,中美海軍在太平洋上的大決戰變得不可避免。誰都知道,在大陸戰場進入到關鍵時辰的時候,不管美國海軍能否願意,都得儘快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迫使中國轉移注意力。

也許,美國海軍的戰略進攻對中國陸軍不會有多大影響。

到二零五四年三月底,中國陸戰隊的總兵力已經突破三百萬,其中前線作戰部隊達到了四十八個陸戰師,還有十二個陸戰師將在三個月內完成鍛鍊與整編,有足夠強大的能力應付海洋戰場上的地面作戰。

可是,只需海洋戰場上開打,中國在戰略物資的調配上就會愈加傾向於海洋戰場。

要知道,軍隊的很多戰略物資是通用的,重視海洋戰場,就得減輕在地面戰場上投入的物資總量。除此之外,海洋戰場上的決戰,也會對中國的軍事工業產生影響,讓中國加大與海軍有關的軍工的生產規模。拿彈藥來說,幾乎所有兵工廠既在為陸軍生產彈藥、也在為海軍生產彈藥,如果海軍的需求增加,兵工廠就會提高海軍彈藥的產量,而兵工廠獲得的生產物資並沒增加,總體產能也遭到了勞動力等因素限制不可能大規模增加,因而必然減少陸軍彈藥的產量。

當然,在政治層面上,美軍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也具有極為嚴峻的意義。

比如,一場海上大決戰的勝利訊息,肯定能夠鼓舞大陸戰場上的美俄聯軍,特別是俄羅斯軍民。

現實上,當時迫切希望美軍發動戰略進攻的,正是俄羅斯當局。

三月初,布魯希洛夫就向俄羅斯總統提到,應該敦促美國儘快在太平洋上發動一次大規模戰略進攻。雖然直到埃利斯塔戰役結束,俄羅斯總統才意識到,美俄聯軍守住伏爾加格勒的希望並不大,隊很快就能對莫斯科形成要挾,也才因而在三月中旬向美國總統盧卡斯提到,如果美軍不能在太平洋戰場上有所作為,而是讓俄羅斯單獨承擔中國的全部軍事壓力,俄羅斯離戰敗就不遠了。但是這個提示並不遲,因為要到三月底,美國海軍才能獲得六支航母戰鬥群。也就是說,就算美國決定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時間也不會在三月底之前。

到了三月底,美軍在太平洋上發動戰略進攻的事情基本上確定了下來。

當然,這只是政治層面上的決定。

問題是,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弗倫奇堅定反對在五月底之前發動戰略進攻,因為艦隊的鍛鍊工作至少也要持續到五月底。

為了這件事,弗倫奇以至以辭職來要挾美國總統。

根據戰後披露的訊息,三月二十九日,弗倫奇在回華盛頓述職的時候,明確無誤的告訴盧卡斯,如果逼迫他在艦隊完成全部鍛鍊之前發動戰略進攻,他肯定不會率領美國海軍的最後希望去送死,只能辭職。

所幸的是,在美軍中,沒有能夠取代弗倫奇的海軍將領。

盧卡斯做出了讓步,即在四月初發動的戰略進攻降低為戰略反擊,而且能夠不動用已經加入戰鬥序列的主力艦隊。

三月的最後一天,盧卡斯還授予弗倫奇五星上將軍銜。

當時,弗倫奇是美國海軍在此次大戰中湧現出的第一位五星上將,僅比馬歇爾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晚了一個月。

弗倫奇並不在乎能不能晉升,反而不大願意,因為這意味著他要重新定做軍服。

他在乎的,只是總統不要干涉作戰行動,更不要強迫他率領艦隊出征,讓他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如何使用艦隊。

第一百八十二章風雲變幻

第一百八十二章風雲變幻

百度搜尋閱讀最新最全的小說T!~!

..

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能為而為之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為而為之

盯著太平洋對岸的美國海軍的同時,牧浩洋也在關注大陸戰場上的局勢。大文學

他關懷的不是陸軍能否攻佔伏爾加格勒、以及在什麼時候攻佔伏爾加格勒,而是魏成龍與戚凱威的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場會戰最大的後果,就是魏成龍與戚凱威完全決裂。

當然,這不是說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