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便已經靠著自己的創業,從一名普通人變成了富翁,迷幻劑的嬉皮士生活方式嘗試過了,手握大權的經歷也有,似乎連老婆都升級換代了,完全可以說,這輩子已經足夠豐富多彩了,自然有資本做到灑脫不羈。
“聽說你已經離開雅達利一段時間了,目前在何處發財?”唐煥明知故問地說著開場白。
“現在我正負責著‘spizza-timetheaters,把快餐、遊戲和娛樂結合在一起運營。”
說到這裡,布什內爾臉上露出悻悻的神色,“去年11月份離開雅達利的時候,和華納簽了一個為期七年的不競爭協議,要不然,哼,我非得,哼……”
唐煥神色不動地哦了一聲,心中不免失落,看來自己的首選方案已經行不通了,未來幾年內,布什內爾不可能再從事和雅達利有競爭關係的業務了。
這也不奇怪,華納那些管理者們怎麼會給自己花了大價錢買到手的雅達利留下隱患呢,其商業手段理應如此老辣。
做為美國成立時間第三悠久的老牌電影公司,幾經易手的華納,經營範圍日益拓寬,早就不侷限於老本行了,涉足到電子遊戲機領域,便是一個明證。
1966年,傑克·華納將他的華納影業和華納唱片股份以32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sevenartsproductions即七藝影業公司,這是一家由加拿大的elliothyman即艾略特·海曼與kenhhyman即肯尼思·海曼,兄弟兩人持有的公司。
從此,華納公司改名為華納兄弟-七藝影業公司,傑克·華納留任公司總裁。
兩年之後,海曼兄弟將持有的華納公司股權以6400萬美元的價格,轉手賣給了kinneynationalpany即金尼國家公司。
tedashley即泰德·阿什利是促使金尼國家公司總裁史蒂夫·羅斯買下華納兄弟的主使者,並在交易成功後;坐上了華納公司新總裁的位置,隨之將公司名稱改回到華納兄弟影業公司。
面對這些連續而來的交易,傑克·華納心灰意冷,決定退休,成了創始人華納四兄弟當中最後離開的那一個。
雖然電影的觀眾數量在下滑,但華納公司的新經營者仍然相信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於是和當時的許多票房明星簽了約。
另外,在1969年,華納公司買下了dc漫畫,拍製出了《超人》、《蝙蝠俠》等一系列賣座電影。票房明星與上述改編自漫畫的電影,使1970年代的華納獲利豐厚。
買下華納公司不久後,金尼國家公司改名為warnermunications即華納傳播公司。
就是這個公司,擴充套件經營領域,將雅達利收入囊中,後來還購入了六旗主題樂園。
按照歷史軌跡發展,到了1980年代末,以明星為經營導向的華納傳播,與善於投資的時代公司合併,成為更加有名的時代華納公司。
2000年,時代華納以悍不畏死的氣魄,買下了在網路泡沫中股價高漲的美國線上,改名為美國線上-時代華納公司。
唐煥所面對的雅達利,其背後就隱藏著這些深諳資本運營的老狐狸們,布什內爾被人家收拾得服服帖帖,實屬正常。
不過唐煥相信,布什內爾辭去雅達利的職位,從這家由他一手創立的公司捲起鋪蓋走人,華納肯定要相應地付出一筆豐厚的補償。
當然了,這就屬於個人**問題了,唐煥沒興趣去打聽。
雖然沒有可能將布什內爾收歸帳下聽用了,但見他不甘心的樣子,唐煥決定順勢添把火,加大布什內爾和華納之間的嫌隙,免得將來雙方又走到一塊去。
於是,唐煥同情地問道:“當初你把雅達利賣給華納的時候,就沒有商定好權力分配的架構麼?”
“當然有約定的了,長期僱傭我和其他員工就是條件之一。除此之外,我談妥了一份還算有利的獎金計劃,並得到保證,雅達利被收購之後,我在產品線的問題上擁有自主權。”
布什內爾無奈地聳聳肩,“但是,那些資本家的許諾,你懂的,最後都成了屁話。”
唐煥惋惜地嘆了一口氣,“不瞞你說,今天冒昧地把老兄請來,是想讓你這位電子遊戲的業界先鋒幫我經營小霸王遊戲機,順便證明一下,你既然可以創造雅達利,那麼也能夠打敗雅達利。可你已經和華納達成了不競爭的協議,只能作罷了。”
“既然可以創造雅達利,那麼也能夠打敗雅達利。”布什內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