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呆賬已超過4;000億美元。估計,最後呆賬會超過1萬億美元。除了次貸風暴之外,衝擊美國銀行體系的情況還有外債、通脹、停滯性通脹、信換證券危機、衍生工具氾濫等。
銀行需要大量回購標售利率型債券,流動資金本來已經不足,集資壓力大,但是集資能力弱。投資人視銀行發行的證券為投資陷阱,金融機構將再無法發行擔保債權憑證(CDO)或者標售利率型債券,從市場上套取資金的同時又不必增加資本額。金融結構出現新局面將是無可避免的事情,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美國房市不容樂觀,至少必須要5年才能回升。銀行體系也會與房市很長一段時間陷入低潮。
以批判銀行聞名的理查·布夫(Richard X。Bove)在文章中指出:“汽車製造商賣不出汽車時,鋼鐵工廠也賣不出鋼鐵,當房市及信貸市場疲弱時,銀行也不能賺到很多甜頭。”
銀行的穩健性,即資本額不足,是最令人擔心的金融問題。2008年3月,投資銀行貝爾斯登(The Bear Stearns panies,Inc。)被摩根大通,以趁火打劫的低價收購。2008年7月,南加州的印地麥克銀行(IndyMac)被政府接管。據市場估計,由2008年7月開始的18個月,美國會有總數150家銀行倒閉。即使是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也有90家銀行被列入有倒閉風險的名單之中。在倒閉的銀行之中,2008年9月被美國政府接管的華盛頓互惠銀行(Washington Mutual Saving Bank)是美國曆史上倒閉規模最大的銀行。
大銀行難免被拆骨
瑞士銀行(UBS AG)近年損失慘重,這家銀行於1997年由瑞士銀行公司(Swiss Bank Corp。)和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兩家銀行合併而成。2008年8月,瑞銀終於預設當時的合併是錯誤的決定,宣佈計劃將虧損嚴重的投資銀行業務拆開。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銀行業出現合併潮。大銀行吃掉小銀行,擴充地域與業務範圍。全球性大規模銀行,例如花旗、摩根大通及滙豐控股,向客戶及股東保證,多元化的銀行業務可以令大銀行在經濟環境欠佳時得到保障。事實證明,那項保證是一大錯誤。花旗集團的業務的確可說是多元化,但是虧損嚴重。
銀行的業務之中,有很多令投資人不安心,例如次貸證券、標售利率型債券、衍生性金融工具等,對銀行集資構成負面影響。銀行在集資壓力之下,自然要將集資不利的業務脫鉤。到最後,銀行要放棄大量業務,回到銀行合併潮之前的狀態。各大規模銀行很快就要面對現實,關閉或者出售無利可圖的業務,大筆的呆賬、收縮規模,甚至賣掉資產才能苟且偷生。當年雄心萬丈、鯨吞天下的銀行家,如今只能搖頭大嘆:“何必當初”。
。▲虹橋▲書吧▲
第20節:機房中了魚雷
機房中了魚雷(大標)
花旗集團
以當前美國金融業的形勢來看,最引人注目的兩家銀行是花旗集團和美林證券。財經界人士以“機房中了魚雷”來形容花旗集團與美林,它們都因為次貸風暴而蒙受嚴重損失。
2008年7月18日,花旗集團公佈業績,第二季虧損25億美元,股價卻急升。對於長時間持有壞訊息的美國金融業,虧損25億美元被認為是推高股價的好訊息。當然,有人認為那是迴光返照的“死貓跳”,可是還有投資人覺得那是天大喜訊,認為是入市好時機。
先看看花旗集團的股價走勢,紐約股票交易所代號「C」。
只要看看曲線圖的走勢就知道,在5月份確信次貸到了尾聲而大舉入市購買花旗股份的投資人損失慘重。以一般的兩成止跌計算,5月份以平均價25美元購入,停損點應在20美元。7月18日跌破20美元,相信5月進場的投資人早已止跌離場。放空的投資人也應在此獲利,所以筆者對於花旗集團股價在跌破20美元之後強力反彈,完全不感到驚奇。
奉勸認為次貸風暴已近尾聲、升勢已成、低吸圖利的投資人最好量力而為,慎重行事。花旗集團是規模超大的銀行,總資產達到2萬2;000億美元,股價一年內跌掉超過60%,並不是輕鬆的事情,不要期望一個好訊息它就可以重拾升勢,走向“V”形反彈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