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哈洛德·勞埃德更富於獨創性的勃斯特·基頓,原是一個歌劇演員,最初是作為胖演員亞布克爾的搭檔在銀幕上出現的。他的喜劇演技是建築在漠然的表情上面。這位被稱為“冷麵笑匠”的演員,在和影片公司訂立的合同中,規定無論在演出的影片中或在任何公共場所都不得面露笑容。他那種不動聲色的鎮靜和噱頭設計者們替他所創造的荒誕可笑的情景適成鮮明的對照。他所表現的人物也象夏爾洛那樣,身體瘦弱但卻時常走運,聰明、狡猾、而又抑鬱寡歡,深信世界和人生的荒謬,但又準備接受一切和克服一切。在《我們的好客之道》中,他從門這邊走到門那邊或從門那邊走到門這邊以後,情況就會完全改觀,本來受人敬愛的主人,會突然變成一個就是把他殺掉也不足惜的人。但與其說他時常是荒誕情景的犧牲品,倒莫如說他是大量喜劇道具的奴隸。例如在影片《將軍號》中他和火車、大炮打交道,在影片《航海者》中則致力於表現一艘橫越大西洋而只有他一個水手的輪船,而在影片《攝影師》中,則和電影、攝影棚以及電影所用的一切特技搞在一起。噱頭在他手裡被擴大而成為一種怪誕的表現。例如在《小歇洛克》裡,由於他弄亂了一部影片的各本次序,結果使撒哈拉沙漠的獅子一下子變成北極冰山的白熊。
基頓的演技比較含蓄,哈萊·朗東的表演則直截了當。這位喜劇演員有一張發腫的臉,臉上帶著一種永遠沒有睡醒的樣子。他那種年輕人的舉動和服裝,和他的那張充滿皺紋的臉孔適成奇怪的對照。他所表演的乃是美國生活中一種典型人物,即那些呆頭呆腦和十分幼稚的人。女人能把這一人物驚嚇到這種程度,以致在他結婚的時候,竟把蒙著白紗的新娘拖到森林裡去,想開槍打死她。這位具有獨創風格的喜劇演員所表現的怪僻虐待狂給人一種不愉快的感覺,因而使他不能獲得廣大觀眾的歡迎。有聲電影的出現,結束了朗東的銀幕生涯。他的噱頭設計者及導演、年輕的弗蘭克·卡普拉,曾攝製過他的較好影片《飄泊者》、《健壯的人》、《長褲子》,對他的成名也許有很大的關係。
以上三位著名的滑稽明星,連同另外幾個富有天才而時運較差的喜劇演員,創造了一些典型的喜劇人物,並賦予這種人物以一種各自不同的性格。在法國,人們對這些演員所創造的人物,都用一些綽號來稱呼,如勃斯特·基頓綽號“凍肉”或“馬利克”,哈洛德·勞埃德綽號“呂易”,哈萊·波拉德綽號“美麗的檸檬”,阿爾·聖約翰綽號“畢克拉特”,漢克·曼綽號“旋球”,斜眼睛的克萊德·科克綽號“都都兒”,拉利·西蒙綽號“魯莽漢”等等。
直到無聲電影結束以前,美國的喜劇學派還呈現出無窮的希望。喜劇在美國遭到上層人士的輕視,但在歐洲卻由於“畢克拉特”或“馬利克”等人物的大享盛名,而獲得了補償。
除了喜劇片以外,較好的美國影片大都是外國籍導演的作品,這些導演在好萊塢主要是表現了他們原來的風格。
在先驅者時期,除了英國人卓別林以外,只有法國人在美國電影中佔有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萊昂斯·彼雷給美國人培植了對浮華喜劇的愛好,加斯尼埃則是系列影片的創造者之一。除這兩人以外,還可以舉出肖塔爾、阿爾倍·卡普拉尼,以及協助卓別林導演《巴黎一婦人》的阿巴迪·達拉斯特。
在移居美國的法國電影導演中間,最著名的要算莫里斯·都納爾。他在20年代初期,已經被認為是好萊塢的優秀導演之一。他給好萊塢帶來了一種當時很少見的文雅和精練的作風。這位在安東尼手下做過舞臺監督的電影導演,是在“閃電”公司由雅塞和肖塔爾培養出來的。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美國導演過一部瑪麗·壁克馥主演的最成功的影片,名叫《可憐的小姑娘》,同時他還根據易卜生、康拉德、斯蒂文生、梅特林克的原著替派拉蒙公司攝製過一些文藝片。他吸取高登·克雷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科布的經驗,在使用獨特風格的佈景上,比德國影片還要早些,特別是在《青鳥》一片中是這樣。他導演的《女人》是一部佈景豪華、表現各時代妖婦的影片。在《最後一個莫希幹人》這部影片中,他給觀眾帶來了一個新的電影明星,即過去訓練大象的華萊士·皮萊。1928年以後,都納爾為了攝製《船員》一片又回到法國。留在好萊塢的還有過去給他當助手的克拉倫斯·勃朗繼續著他的傳統。
1920年以後,好萊塢為了打倒它的競爭者起見,大量吸收外國籍的優秀導演和演員前往美國。最初到好萊塢來的乃是瑞典人。
莫里茨·斯蒂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