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就是以富饒的關中為根據地,源源不斷地為他輸送糧餉和兵員。而關中民眾之所以支援他,劉邦初入關時的這些政策措施顯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這時,有人向沛公建議:關中富庶,地形險要,今聞章邯已經投降項羽,項羽封他為雍王,管轄關中。若如此,沛公就不可能當王了。現在可急派兵馬控制住函谷關,拒絕諸侯的軍隊進入關中;同時徵調關中人入伍,增加兵員,以防不測。沛公未及深思,便採納了這人的建議。但就是這個建議,幾乎把沛公送入絕境。
當時,項羽率義軍北上救趙,義軍渡過漳水,破釜沉舟,將士們每人各攜三日糧,以示必死無還的決心。項羽率楚軍長驅直入,九戰皆捷,大敗秦軍,威名大震。其後項羽將秦降軍二十餘萬人在新安全部坑殺,隨即率軍西上。當他聽說沛公已經關閉函谷關,極為震怒,命令黥布率軍攻破函谷關。項羽率大軍進入關中,屯於戲西,並準備立即攻打劉邦。這時項羽擁有四十餘萬人馬,劉邦僅有十萬之眾,二者實力懸殊。劉邦見形勢對自己非常不利,料定自己絕非項羽的對手,於是迅速改變策略。他首先透過張良結交項羽的叔父項伯,並與他結為姻親,請項伯在項羽面前代為陳情;隨後他又以常人罕有的膽略,親率百餘騎前往鴻門拜見項羽,當面向項羽解釋說:“我與將軍合力攻秦,將軍戰河北,我戰河南,不料我能先入關破秦。我入關後,秋毫無犯,封陳府庫以待將軍。我遣將守關,一則是為了防備盜寇,二則是天下混亂,以防不測。我日夜盼望將軍到來,絕無半點異心,誰知竟有人從中挑撥離間,還望將軍明察。”項伯也趁勢勸項羽:“沛公不先破關中,您怎能如此順利入關!今沛公有大功,您卻想率軍攻打他,此乃不義之舉,不如善待沛公。”驕傲自大的項羽果然解除了對劉邦的疑慮,遂設宴招待沛公。劉邦終於用機謀權略解除了這一場危機。
幾天以後,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殺秦王子嬰,又虐殺百姓,擄掠財物,大舉屠城以後,又縱火焚燒了秦宮室,大火三月不滅,一代文明盡被譭棄。有一位謀士勸項羽:“關中之地,倚山帶河,外有四塞以為險,土地肥饒,物產豐富,可定都關中。”項羽見秦宮室已被焚燬,不願久居關中,思鄉之念日切,便說:“富貴不歸故鄉,好比穿上繡花新衣夜行一樣,有誰知道?”這位謀士私下對人說:“聽人說楚人是沐猴而冠,今見項羽,果然如此。”項羽聽說後,就把這位謀士抓來烹殺了。項羽的這些態度和舉措,與劉邦正好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在關中的殘暴行為使他盡失人心,關中人民對他恨入骨髓。他放棄關中,反映了他的貴族意識以及光宗耀祖的思想。他目光短淺、心胸狹窄,缺乏遠大志向,然而又剛愎自用。因此,他僅僅是一個赳赳武夫,缺乏謀略,儘管一時強大,但最終必然敗在劉邦手下。
隨後,驕橫的項羽便虛尊懷王為義帝,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又大行分封,封了十八個諸侯王。他的分封完全不按功勞的大小,而是以親疏為序,其中既有反秦的將領,也有原六國貴族後裔和秦王朝的降將。為了抑制劉邦,他把劉邦封為漢王,封國在十分閉塞的漢中,實際上等於流放。又封秦朝降將章邯等三人為王,控制關中,以牽制劉邦。項羽大搞分封制,完全違背了歷史發展的潮流。自戰國以來,大一統成為歷史發展的總趨勢,人民盼望統一,反對分裂割據的局面。秦王朝的統一正是這一歷史趨勢發展的結果。秦朝滅亡的原因並不在於廢除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而是在於它的統治太殘暴。項羽認不清歷史發展的方向,這種開歷史倒車的行為引起了更大的動亂,不久就爆發了更大規模的爭奪統治權力的戰爭。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漢中拜韓信為大將,引兵偷渡陳倉,擊潰項羽分封在關中的三王,控制了關中。此後劉邦便以關中為根據地,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戰爭。在楚漢戰爭中,劉邦採取兩條戰線作戰的方針,劉邦親率軍隊與項羽周旋,吸引其主力,而由彭越和韓信所統帥的兩個方面軍則從側翼發展實力。劉邦一軍雖然屢次被項羽打敗,但由於有蕭何從關中源源不斷地為他補給兵員糧草,得以堅持下來,並緊緊吸引住項羽的主力,彭、韓兩軍乘機不斷取得重大勝利。彭越在梁地往來遊擊楚軍,斷楚軍糧道;韓信則攻下燕、齊,從東方威脅楚軍。與此同時,劉邦又成功地策動了項羽的大將九江王黥布背楚歸漢。這樣,雙方的形勢便逐漸發生變化,漢軍越來越強,而楚軍的處境則漸趨不利。
公元前204年,項羽為贏得喘息時間,主動向劉邦求和,約定雙方以鴻溝為界,鴻溝以西屬漢,以東屬楚,雙方罷兵。項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