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梯相連的密集建築群落。村中的所有道路用清一色的石板鋪成,縱橫交錯分佈在山坡上。這裡的民居由於依山而建,構思變化奇巧,風格多樣。民居建築式樣,基本是“三坊一照壁”、“四合一天井”、“四合五天井”等。

諾鄧的民居建築都很講究精美的工藝,門窗、木樑、柱、簷上都雕刻著精細美觀的圖案;山牆和院牆上也繪有很多精美的圖案。每戶人家的正房、廂房或照壁的裝飾和佈置,都各具特色,很少出現雷同的現象。正房堂屋的風格,都著重於體現莊重、古樸、典雅的風格。很多家庭裡,還保留著明清時代的傢俱和古董。據統計:諾鄧村一共有90多處明清古建築院落;28處清以前和清代的寺廟、祠堂、牌坊、門道等古建築,其中年代最早的是元代建築的萬壽宮,它至今還基本儲存完整,部分木樑構造與地面磚石依然保持原樣。此外,村裡還有60多處民國時期的建築。

第三章 獨特民居(3)

現在諾鄧村中有鹽井龍王廟、黃氏題名坊、舊“五井提舉司”衙門等古建築。在村後的北山有黃家祠堂,飛簷斗拱的“騰蛟、起鳳”木牌坊。從此往上走,是諾鄧村的玉皇閣建築群,這裡古木參天,樓榭殿閣參差,三層閣樓式建築——玉皇閣高聳在山間。玉皇閣大殿高約17米,建在幾米高的石階上,大殿的前院種有翠竹和很多花木。大殿的前方建有彌勒殿,後方建有靜室,右有武廟、文廟。在村子的東山上,建造有兩井院式建築——香山寺和古嶺寺,北面山裡有觀音寺等建築,西南面的古道上有兩道古牌坊。

諾鄧村的古代建築沒有進行過任何開發和建設,大多都保持著原有的特徵,因此成為滇西北地區儲存最好的古村。在2002年1月,諾鄧村被雲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雲南省歷史文化名村”。

四、麗江古城民居

古樸的麗江古城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一般都是兩層的木結構樓房,但是也有少數是三層樓房,它們都是穿鬥式構架,壘土石牆,屋頂上覆瓦,外面設有走廊。根據房屋的構架和外廊的形式,基本上可分為明樓、平房、雨步廈、蠻樓、騎度樓、悶樓、雨面廈七類。其建築佈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兩坊拐角、四合院、多進套院、多院組合等型別,在這些佈局中以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最為常見,也最為經典。

所謂三坊一照壁,是指一間主房、兩間廂房和照壁,圍成一個三合院。四合五天井則是指由正房、下房、左右廂房組成的四合院,在它的中間有一個大天井,四角還有四個小天井。其他的建築佈局形式,都是這兩種的變異、演化發展而來的。麗江民居的構架處理十分靈活,木構架主要受力部位都設有“勒馬掛”、“地腳”、“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結作用的構件。而整個構架是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頭往內側進行傾斜,柱根部向外展開,這樣一來,就加強了構架的穩定性。在構架的結節受力部位,分別安置有“兩磴榫”、“平插榫”、“大頭榫”,以增強房屋的抗震能力。

麗江民居非常注重體型和輪廊優美,在外觀上,立面多用石砌勒腳,牆面用白灰塗白,牆角鑲有青磚,屋頂上鋪有青瓦,色調和諧、樸素。麗江民居還很注重房屋中門樓、照壁、外廊、門窗隔扇、天井、梁枋的裝飾。門樓主要有木過樑平拱式、木構架式和磚拱式:木過樑平拱式門樓是以木過樑承託,在外面包有一層薄磚的牌樓;木構架式門樓多為雙坡屋面,在它的簷下裝飾有很多層花磚和花罩;磚拱式門樓為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滴水牌樓。大門內的照壁有三滴水、一字平式兩種,外廊小照壁基本都用大理石進行裝飾。房屋的門窗都雕飾有鳥禽、花卉、琴棋書畫等木雕圖案。此外,對梁枋、欄杆、柱礎等處,也都進行了精美的裝飾。

麗江古城的民居建築,還有比較獨特的兩點:一個是山牆的封火牆與簷板交合處,中間有一個垂下的造型是魚的木雕小裝飾品;另一個就是這些民居不管是什麼戶型,都擁有寬大的天井和廈子,而且在古城民居的庭院中,人們大多采用鵝卵石、五花石等為原料鋪裝,根據庭院大小和自己的愛好,用古樸的手法鋪設花鳥魚蟲等圖案。在麗江眾多古城民居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方國瑜故居、楊守其故居和新義街三合酒店。方國瑜故居是多進套院式四合五天井,第一個院子是四合院,其中有一座騎廈樓、兩面房、蠻樓。第二套院子的結構是三坊一照壁,西面房是第一院的兩面房,南北兩側各有吊廈樓,從西南角可以通往第三院。第三院是四合院,有一座騎廈樓、蠻樓吊廈、兩面房,一個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