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原、藏族、南亞以及西亞等文化的影響,其風格與內地的石窟藝術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白族是這一地區的主體民族,所以可視它為白族的雕刻藝術,它和內地石窟藝術有聯絡,但是也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它的雕刻大多采用立體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手法,背景部分基本都運用線刻,這些都表現了雲南白族人高超的藝術水平。劍川石窟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石窟群,至今儲存完好。1961年,該石窟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三章 雲南寺廟(1)

由於民族眾多,宗教信仰不同,雲南成為一個擁有許多寺廟的地區。這些寺廟記錄了雲南厚重的宗教發展史,具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濃厚的宗教文化氛圍,已成為雲南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景觀。

一、鶴 慶 文 廟

鶴慶文廟位於鶴慶縣城西南的鶴慶一中校園內,始建於元代至元八年(1271年),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遷於現址。鶴慶文廟在正德十年(1515年)因地震而傾塌,後改建成元化寺。崇禎四年(1631年)冬,寺院毀於火災,次年由麗江土司木增資助進行了重建,並奠定了今日的規模。當時,徐霞客遊覽之後,還留下“文廟宏整,甲於滇中”的讚語。

文廟以先師殿為中心,在自南而北的軸線上,依次排列大成門、欞星門、泮池、照壁、先師殿、崇聖祠。兩側為東、西廂房,左為名宦祠,右為鄉賢祠、禮義門等。主體建築先師殿為二層重簷歇山頂建築,具有明代殿式建築的風格。它坐南向北,前有高1米、長18米、寬10米的天子臺,臺沿的三面都圍有石欄,正中為雕龍石陛。先師殿面闊23米、進深21米,它的四棵主柱的直徑接近1米,四角簷柱上分別鏤雕著玲瓏剔透的四條雲龍。

文廟的整個建築群體佈局嚴謹、合理,氣勢雄偉莊嚴,建築的飛簷斗拱、彩畫、木雕都十分精細。經過明清兩代的多次修葺,它與附近的明倫堂和尊經閣等建築構成古建築群落,現已成為人們遊覽和文化教育的景點。

二、墨 江 文 廟

墨江文廟位於墨江縣城東北角的正街口,始建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建築面積1600平方米,佔地76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共分六層,依山而建,層層相連,有200多級石階直通其上,氣勢雄偉壯觀。

文廟系縱向庭院建築群,它由大門、泮池、新樓、五經樓、崇文閣、魁星閣、欞星門、星宿門、鄉賢祠、名宦祠、東西廂房、天子臺、大成殿、後殿、管事房、客房、勸學館等建築群組成,主要的建築全部採用扣榫式結構,結實牢固,氣勢雄偉壯觀。

文廟的主體建築是大成殿,它是重簷歇山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大殿前有用石欄圍成的天子臺,臺子正中雕有栩栩如生的九條蟠龍。大殿面闊20米,進深約15米,殿正中放有孔子的牌位。大成殿下的魁星閣和凌霄閣,四角的飛簷高高翹起,給人有凌空欲飛之感。站在魁星閣中,居高臨下,憑窗遠眺,墨江城和城南綠野盡收眼底。從縣城往上眺望,只見層層建築逐級而上,氣勢甚為壯觀。

文廟建築採用了我國古代的垂簷和歇山式,整個建築佈局精巧,現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不但建築多,花木也多,空氣清新,很像一個風景優美的園林。

三、建 水 文 廟

建水文廟位於建水縣城西北角,始建於1285年,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自建成後歷經40多次擴建和增修,現有建築佔地面積達100多畝,其規模和建築水平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和北京孔廟。建水文廟完全按照曲阜孔廟的風格和規制建造,主要建築都分佈在南北中軸線上,兩側對稱佈置多個單體建築。原有的主要建築有37處,射圃、尊經閣、敬一亭和齋亭已經被毀,其餘建築儲存完好。

建水文廟南北縱深600多米,共分為七進空間。第一進從萬仞宮牆照壁至“太和元氣”坊,太和元氣坊是文廟的大門,是一個四柱三樓三門道木牌坊。在它的木柵欄門的門頭板上,刻著雍正年間重修此坊時的一些官員的名字,它的石砌須彌座的夾杆石上,雕刻著很多栩栩如生的龍、獅、象。在太和元氣坊後有一個叫“學海”的泮池,池北有一小島,島與堤之間由一座三孔石橋相連。島上建有“思樂亭”,又叫釣鰲亭,意在勉勵生員奮發取得功名。

第三章 雲南寺廟(2)

從此向南就進入了第二進的太和元氣坊,進入之後,迎面是三米多高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