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女人下身一般穿鑲有花邊的黑筒裙,然後系小圍腰,裹青布綁腿。一些婦女還喜歡上身穿幾件無袖短外衣,這些衣服一件比一件短,最外面的一件鑲有銀泡,並掛著銀穗鏈,裝飾著色彩鮮豔的花邊。然後下穿三四條筒裙,穿時呈橫斜狀,左高右低,再用綵帶在腰上繞數道,這就是為人所稱道的“花腰”。這些女人有的在頭頂束一個發盤,再纏一些銀飾進行裝飾;有的纏帶花邊的黑色高筒包頭,包頭上戴著遮面的精緻竹笠;有的則在額前系一個頭帕,上鑲成排的三角形銀泡。

傣族女人心靈手巧,都會織挎包。這些挎包的圖案極為豐富,製作也很精美,傣族姑娘往往在定親時才把它拿出來送給自己的男朋友。傣族人不但勤勞善良,而且熱愛和追求美麗,在日常生活和穿衣打扮上處處顯露出自己的愛美之心、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浪漫的色彩。

二、傣族宗教信仰

傣家佛寺

傣族人信奉佛教,在德宏和西雙版納等傣族人居住密集的地區,傣族群眾基本上都信仰小乘佛教,而它對傣族人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佛教開創以來是沒有派系的,而後來的小乘佛教就是最初的佛教。公元前485年,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逝世後,一些教徒就把所聽聞的諸法規定為佛法,此時佛教開始分裂為固守舊說的上座部(即小乘部)和修改舊說的大乘部兩派。後來,小乘佛教沿著南傳路線,從恆河向印度南部傳播,並把佛教的經文用巴利文記錄下來,成為小乘佛經。公元前3世紀,印度高僧在斯里蘭卡傳教,當時斯里蘭卡國王大力發展佛教,很快這裡就成為向東南亞各國傳播小乘佛教的基地。公元前後,小乘佛教傳進緬甸,隨後傳入我國的西雙版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傣族文化(2)

早期,西雙版納的傣人多信奉原始宗教,包括祭寨神和寨鬼。寨神是整個村寨的守護神,它的象徵物通常是木樁或者巨石,每年都要由管理寨神象徵物的人主持祭典,祈求寨神保護平安。寨鬼是各寨的鬼,傣族人通常在村寨的四個方位安裝木門,四門之間縱橫連線的路稱為“鬼路”。每年,人們還要在頭人的帶領下祭寨鬼,即祭勐神和勐鬼,這是因為傣族人認為勐神和勐鬼是勐(勐是由有血緣或歷史關係的村寨組成的區域)的祖先。在祭祀勐神、勐鬼時,還要宰殺牛和豬作為祭祀品,參加祭祀的人必須統一服飾。

後來隨著佛教的進入,原始宗教逐漸被佛教取代,但它並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與佛教摻雜在了一起。小乘佛教傳入傣族地區後,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到明朝中葉以後發展到鼎盛時期。當時,小乘佛教主張男人在一生中一定要過一段宗教生活,即進佛寺當和尚。這種思想對傣族人影響很大。他們認為男孩只有當過和尚才算受過教育,才能有結婚的權利。而沒有當過和尚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受到開化的人,會被人看不起。所以在過去,傣族男孩的啟蒙教育就是從當小和尚開始的。寺院裡的和尚還分“護用”、“帕”、“督”、“祜巴”等很多等級。傣族男孩剛進佛寺是“護用”,此時開始學習傣文和佛學基礎知識,為當僧人做好準備。當他經過寺院的授戒儀式後就是“帕”等級的僧侶,可以剃髮穿袈裟了。他如果在寺院生活到20歲以上,就可以成為“督”級的僧侶。不同等級的僧侶在衣、食方面都不相同,在上下關係及等級的高低方面,均表現為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

傣族基本上全民信佛教,因此每個村寨都有一座佛寺,而且寺院通常會在村裡大量招收男孩當“護用”。寺院僧侶的晉升和還俗,也帶有全民的性質。當小孩從“護用”升為“帕”時,全村都要為他舉行慶祝儀式。不同等級的僧侶還俗也要經過寺院和村寨統治者的批准,並舉行不同而繁縟的宗教儀式。還俗的僧侶還要根據以前的等級,決定給予不同的榮譽和稱號。而僧侶的生活,則由村民和教徒負責供養。每天清晨,由值班僧侶到各家去拿食物,此時各家都要把蒸熟後的第一團米飯送給僧侶,以表示自己的虔誠。在佛教齋日等宗教節日,傣族人還要向當地寺院佈施,僧侶也在此時向群眾宣揚佛法和戒律。在傣歷一月的賧帕節、好輪瓦薩節,傣歷十一月賧坦木節、賧黛哈班節等,當地傣族人也要向佛寺進行不同的佈施。在賧帕節時,每對夫婦要向僧侶贈送做袈裟的布;在好輪瓦薩節,傣族人向寺院贈稻穀;在賧坦木節,人們要獻經書。

三、傣文

傣文是傣族人發明的本民族文字,並根據不同的使用地區和文字形式分為傣仂文(西雙版納傣文)、傣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