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部分

時此刻,不知太子與衛肅作何感想?

楊致冷眼旁觀,情知皇帝如此做派,並非如同“我胡漢三又回來了”一般的囂張那麼簡單。俗話說薑還是老的辣,皇帝意在昭示他仍是大夏無可取代的主人,他一手締造的帝國仍置於牢牢控制之下。與此同時,不管是兵不血刃化解當前危機,還是太子一黨垂死掙扎做無謂一搏,都為以後收拾殘局做了足夠鋪墊。楊致相信。就算將來皇帝有心將衛氏一門抄家滅族,將太子凌遲處死,全長安的人都不會太過感到意外。

如今太子唯一的依仗,也是皇帝最後的顧慮,就是太子假借宮中皇帝替身以假亂真聊作蹦躂,或挾持越王與諸多妃嬪為質,圖謀脫身亡命天涯。三千大內侍衛未必人人是忠於太子的死士,只要皇帝在宮門外現身一呼,至少有一半侍衛立馬倒戈,最不濟也會中立觀望。嚴方與王文廣合兵一處共有一萬精銳禁軍,要攻佔皇宮還不是跟玩過家家一樣輕鬆?在關乎能否保住皇位的關頭。越王與諸多妃嬪的性命在皇帝眼裡又算得了什麼?太子啊太子,您不僅僅是沒有狗急跳牆的機會,連是否能留住小命,恐怕都得看你老爹的心情了!

楊致思潮起伏間,忽覺前方人聲騷動火光大盛,舉頭望去,已到皇宮內城正門外。驍騎將軍王文廣統率八千兵馬,將整座皇城圍了個密不透風,連只蒼蠅都飛不出去。高大堅厚的大內正門門樓,密密麻麻集結了不下千餘名內廷侍衛,都是全副武裝刀劍齊備,緊盯著宮門外圍守禁軍兵馬的動向,連大氣都不敢出。王文廣對皇城圍而不攻,內廷禁衛將軍趙天養肚裡暗暗叫苦,想要與王文廣當面質問理論,又因心懷鬼胎,唯恐出得去回不來,只得強自壯起膽子親身登樓喝問,王文廣除了“奉旨護衛”四個字之外便再不理睬。禁軍兵士與內廷侍衛們在幾乎令人發瘋的緊張與焦躁中,業已在夜幕下對峙了四個時辰。門樓下燃起的火光,將宮門內外方圓數里內照得亮如白晝。

楊致因在禁軍將領選拔與當時號稱大夏第一悍將的耿超對陣而嶄露頭角,其後被皇帝一手捧神壇名動天下,不僅內廷侍衛對他並不陌生,駐京禁軍高階將佐也大多以曾經有幸與其謀面為榮。他身著青衣護甲,揹負強弓,腰佩箭囊單刀,滿臉嚴霜,殺氣騰騰。在火光映照下,這身扮相愈發搶眼,顯得神威凜凜。剛一在宮門外出現,就被不少眼尖的侍衛認了出來,宮外兵士當中,也有不少人在禁軍將領選拔時,在禁軍大營校場擔任過值守警戒任務見過楊致,登時在門樓下引發了一陣小小的騷動。

皇帝的眉峰不經意的抖了抖,側身笑道:“致兒,此番前去傳話為朕驗明正身。只怕還是要辛苦你了。——宣王文廣見駕!此人在武成二十三年的禁軍將領選拔,文韜武略的表現僅屬中,因老太尉陳文遠極力舉薦,朕在親自召見考究之後,才加恩擢升的驍騎將軍。文遠老成謀國,看人的眼光果然老到!朕是記得清爽,料想王文廣這廝的記性也不會差了!”

'邪雲曲 第210章 天家無父子

按大夏軍制,由尉官提拔至將官。等於邁入了成長為高階將領的門檻,于軍官升遷而言是等同於里程碑似的關鍵一步。即便如此,在受皇帝直轄的二十萬精銳禁軍當中,領驍騎將軍、先鋒將軍實銜的統兵將領人數百,皇帝哪兒有那麼多閒工夫一一召見?皇帝縱然記性甚佳,認識三五幾個十人還不足為奇,哪兒能把數百張面孔都記住?這個層面的將領,平日若得有機會覲見天顏,無不視為畢生莫大的榮耀。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驍騎將軍王文廣,若非周挺的鐵桿心腹,周挺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委以重任。王文廣若真是蒙老太尉陳文遠力薦,皇帝親自召見加恩擢升,又豈會不認得皇帝?

皇帝用人雖然不拘一格,但素來以功業見賞為宗旨。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否則莫說是陳文遠,誰的面子都白瞎。衛肅是皇帝的兒女親家,且貴為當朝太尉,其獨子衛飛揚從軍之初也必須從小小校尉幹起。楊致一戰成名,一夜之間被奉神壇,都說人非聖賢,心底還是不自覺的有些傲氣的。但他領兵迎駕之時。只是點了十個平時不太得志、素不相識的青年都尉,用來卻頗為順手。而自昨夜事起至今,受禁軍大將軍周挺信任重用的嚴方、韋志高、張安等人,僅只是都尉一級的下級軍官,表現均是可圈可點,言語行事殊少紕漏。

楊致心中早已存了這樣的感慨:大夏軍中真是藏龍臥虎、人才濟濟!這個王文廣胸中若無幾分過硬的真貨色,無論陳文遠還是皇帝,恐怕絕難看得眼。皇帝重掌乾坤已成定局,王文廣勢必將會崛起為軍中新貴,如今切不可小覷看輕了他。

皇帝發話傳召王文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