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5部分

連倆月都不到。當年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9月2日,拿破崙三世就率領40多萬法軍主力在色當投降了。所以在一戰前的德國人看來,戰爭就是這樣人畜無害的存在。

“孩子們,當秋天來臨,樹葉從樹上飄落時,你們就可以帶著勳章回家了。”1914年8月,德皇威廉二世在為參戰士兵們送行時,曾如此打包票。

然而,等德國兵們到了戰場上才發現,他們也許能在秋天回家,但具體是哪年的秋天,卻要看上帝的心情。由於科技的革新與歐洲各強國國力的膨脹,半個世紀沒打大仗的歐洲人突然見識到了持久戰這個新生事物。塹壕戰代替了乾淨利落的騎兵突擊和前列步兵互相排隊槍斃,戰壕挖到無遠弗屆、機關槍響到海枯石爛。戰爭突然張開了它的血盆大口,作戰雙方每一天都要向其中填進大量的資源、金錢和生命。而在這種對耗之中,英法等殖民大國其實是不怵的,廣闊的領土為其提供了大量可供耗費的資源。而德國就慘了,發動戰爭的目的本就是為本國工業奪取足夠的資源,如今資源沒撈著,反而遭到封鎖,當然只能被拖死。

二戰初期“秒殺”多國

在一戰中被持久戰坑慘了的德國人中,有位職業軍官叫古德里安。此人原本是騎兵軍官,騎兵在機槍鐵絲網當道的一戰中基本只負責打醬油,所以戰敗的恥辱對古德里安而言自然加深了一層。戰後,古德里安立志要找到破解這種無聊戰爭的方法,最終他在英*事家富勒的“癱瘓戰”理論中找到靈感。在富勒的啟發下,古德里安提出應該將坦克集中起來使用,坦克與飛機密切配合,突破對方的某一狹窄地區,然後迅速向縱深推進,擴大佔領區域,實施包圍、合圍,殲滅對方部隊。有趣的是,古德里安這種理論一開始並沒有受到他那些思維古板的上司的重視,當他向上級申請成立專門的機械化部隊時,得到國防部長的粗暴答覆:“見鬼!他們只配運麵粉!”直到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當政,古德里安才獲得了一展才華的機會。

在希特勒的支援下,整個二戰前期幾乎成了古德里安理論的試驗場。德國用這套戰法完成了對敵國的“秒殺”,27天內征服波蘭,1天內征服丹麥,23天內征服挪威,5天內征服荷蘭,18天內征服比利時,39天內征服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尤其是在對法國實施的“黃色計劃”中,德軍在面對坦克數量、質量均優於己方的英法聯軍時,依靠對坦克的集中應用短時間內將對手打垮。英法聯軍面對有時己方還吃著飯時就從側翼鑽出來的德軍坦克幾乎喪失了戰鬥意志,被俘人員竟多達150萬。此戰過後,這種戰法被美國報紙正式定名為“閃電’。閃電戰由此揚名天下,當時給人的感覺是,地球人似乎已經不能阻止德國平推世界了。

起步太順生幻覺

然而,閃電戰在征服歐洲的同時,卻還有另外一個聽起來不那麼好聽的叫法:“窮人的戰法”。若問閃電戰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名號,還得回到古德里安創立這套戰法的初衷上來——德國是個資源小國。

閃電戰所以能夠成型,依靠的是坦克、飛機的集中使用,而想要開動這些鐵傢伙需要耗費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石油。不巧的是,在幾項重要的戰略資源中,煤炭德國有的是,鋼鐵和有色金屬也不缺,但偏偏石油極其匱乏,本土石油年產量只有幾十萬噸,對於上千萬噸的石油消耗量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更別說打一場以石油為核心的閃電戰了。為了搜刮石油資源,納粹德國在戰前多方出擊,力圖多囤石油:一是從僕從國羅馬尼亞那裡進口;二是以出口技術和在政治上讓步作為條件,購買蘇聯的石油;三是自己花高價用煤炭合成。應當說,雖然費了如此心機滿世界搜刮,找來的石油存量依然不夠德國闊闊氣氣地打一場常規戰爭。截至1939年開戰後,德國的石油存量僅有240萬噸。德軍統帥部曾經做過估算,這點庫存僅夠和平時期消耗3個月左右,如果全面開動戰爭機器則更慘,可能只能維持戰爭正常進行一個多月的時間,是名副其實的“月光族”。

捉襟見肘的石油困局決定了德國在二戰中拖不起的本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德軍在二戰初期那些“秒殺”敵國的戰績,其實是被逼出來的——由於知道自己在石油儲備方面的“月光”屬性,在蘇德戰爭開打之前,德軍參謀部在制定入侵各國的作戰計劃時都以一個月為週期。中心思想就是在結束一輪攻勢後停下戰爭機器歇一歇,囤點油,準備下次攻擊。

不過,天算地算,恐怕連德國人自己也沒算出閃電戰在歐洲打得如此順手,由於被侵略國家突然死亡,再加上蘇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