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本來這些沒事可幹的御史們吃飯的本領就是彈劾大臣,別的大臣可彈劾的不對,就是彈劾,也出不了名。政事堂作為權力集中之地,是彈劾地首選,畢竟敢於彈劾宰執,這份清名,就能讓這些御史說上一陣了。而歐陽修既是參知政事,又是文壇領袖,作為文人,整個天下,都沒有比他更有名望的人了,彈劾他,不說什麼,但是引起的注意就不小了。而歐陽修在英宗朝,因為一力支援英宗追封濮王,整倒了當時的御史中丞呂誨,是御史們記恨的物件,也成為他們攻擊的第一首選,比之韓琦還要受這些御史“歡迎”。
“忘恩負義!”聽完司馬光的話,沈歡恨恨地說了一句。
“何止如此!”司馬光嘆道,“子賢,你可知道,這個蔣之奇說永叔公幃薄不修,物件指誰麼?”
“誰?”沈歡倒奇怪了,說幃薄不修,就是說他私生活不檢點,宋代文人狎妓風行,就是官員也正常,歐陽修這人寫過不少豔詞,可見也是個風流人物。與青樓女子糾纏,應該還不能讓歐陽修吃官司,那麼這個物件應該是哪個良家女子了?
“是……”司馬光也覺得難以啟齒了,聲音低了下來,“照蔣之奇的說法,是永叔公姐妹之女,也就是他地外甥女!”
“啊?!”沈歡頓時覺得腦袋大了無數倍,他終於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難怪王璇與司馬光的神色都是這般古怪,原來……日了,這個蔣之奇果然夠厲害的,連這個都敢參彈!
“蔣之奇……蔣之奇,原來是他!”沈歡唸叨了幾句之後,終於恍然,腦子裡開始浮現一段清晰的記載。在後世,他是學歷史的,頗為愛好文史的他,對於《宋史》當然不會放過,不說全幾其文,但其中大事大人物,卻也不陌生。而在《宋史》裡,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有四人: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
這四人的傳記,他不說能背誦,但其中人物事蹟,卻再也熟悉不過了。這個蔣之奇為人才能在歷史上本來都不足以留下厚厚一筆,然而,他卻透過一件事讓人們記住了他:那就是猛烈地彈劾歐陽修,也就是現在上演地好戲。而他為什麼要彈劾歐陽修呢?
第一百六十九章 得益
說到這個蔣之奇彈劾歐陽修的理由,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沈歡覺得很可笑:英宗時候追封濮王之議,兩制皆是支援稱皇伯,而歐陽修則是皇考派的主力干將,到英宗貶了不少御史出去後,有了空缺,歐陽修就推薦蔣之奇做上御史,原因就是這個蔣之奇也是皇考派的支持者,歐陽修賞識他,覺得他是個可用之才。/
但是因為歐陽修的原因,其他御史們當然不會給蔣之奇好臉色,還說他是奸邪,為了上位迎合參知政事,蔣之奇日子過得苦悶,急思擺脫這種窘況,於是就走上了反對歐陽修的道路在他的意識裡,連推薦之人都彈劾了,總不會再是附和他的小人了吧。於是,處心積慮的他,終於導演了這次彈劾。而且彈劾得極其厲害,因為他找到了一個令人難以啟齒的理由!
至於歐陽修是否與他的外甥女有什麼勾搭,這件事確實是在歐陽修晚年鬧得滿城風雨,讓歐陽修的名聲損毀不少。若按宋史裡的記載,這當然完全是誣賴。這個蔣之奇彈劾理由的來源,扯上了如今的御史中丞彭思永,是這個彭思永說予他知道;而這個彭思永又是從哪裡聽到的風聲呢?如果沈歡沒有記錯的話,彭思永首先是從一個叫薛宗孺那裡聽到這種說法。薛宗孺又是何許人也?他是歐陽修妻子的弟弟,關係不淺,按理說他的說法應該比較可信,但是,這個薛宗孺卻也不是什麼好鳥,他曾經有事相求歐陽修,歐陽修沒有答應,他就懷恨在心。造謠說予相熟的彭思永知道!
好吧,好吧!沈歡想通了這一點,總算稍稍放下心來,歷史上神宗皇帝最後因為找不出證據。選擇相信歐陽修的清白,把那幾個扯上關係的人都貶了出去!真論起來,蔣之奇與薛宗孺都是罪有應得,一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不惜反戈恩人,一個為了報復造謠生事,確實可惡。****最可憐的就是御史中丞彭思永,一個很好地人,在宋史里名譽也頗高,是個少年天才的人物。可惜因為嘴巴不檢點,好不容易才做上御史中丞因為此事給拖累了,誠然太過可惜了!
“老師,您可相信永叔公是這樣的人?”沈歡疑惑地向司馬光問道,“您就不在官家面前為永叔公辯白幾句?”
司馬光苦笑道:“不相信又如何?御史彈劾,是他們的本分,至於如何處置。則是官家地事,我等多說也無益。”
沈歡大惱,宋代既有御史臺,又有諫院,本來有一個是監督皇帝的。但是皇帝怎麼可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