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研究成功,減低車身重量,踏車過
橋。可是市面上,各式各樣的三輪車大量陸續出籠,有的車伕在前,有
的車伕在後,因為這種車伕在後型別的三輪車很像昔年羽扇綸巾武鄉
侯的四輪車,大家都管它叫孔明車。好處是前面沒有遮蔽擋頭,得瞧
得看,跟車伕說話也方便,車伕汗流浹背,不至於汗水亂飛濺及乘客。
壞處是如果發生車禍,乘客可是首當其衝。為著交通安全著想,這種
車輛不久就首遭淘汰了。跟著又有人發明一種雙飛燕三輪車,乘客與
蹬三輪者並排而坐,既不妨礙視線,又便與車伕交談;可是也有一樁缺
點,就是重心偏左容易翻車,既欠安全,久而久之,也被淘汰。
臺灣的三輪車,在起初雖然算是新興物事,可是車座子跟東洋車
一樣,依然是方形。另一件特別事物,在大陸不管是拉洋車,或是蹬三
輪的,除非逼不得已才肯把車篷子支起。因為一支車篷子,蹬起來兜
風太費力氣。臺灣可好,不論晴雨,那張又破又髒的車篷,永遠是支起
來不放下來,而且用寬橡皮帶綁得死死的,想放下來都辦不到,一定讓
他放下車篷,他們還挺不高興呢!
現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幾個大城市的三輪車,早幾年就經當局全
部收購輔導就業,分別改行,三輪車在市面上已經全部絕跡了。現在
只有東部南部幾個縣市仍有少數三輪車在大街小巷行駛,這些縣市的
計程車大半是不用碼錶不計程收費,一上車就是三十元,若是路遠就
聽憑計程車司機說多少算多少了。因此外來旅客不明究竟,時常吵到
派出所解浹糾紛,給警察人員增加了無限麻煩。所以每次只要地方政
府一宣告要取締三輪車,蹬三輪的固然是命脈所繫誓死力爭,就是一
般市民內心也未見得全都贊成這種舉措。因為不計程收費的計程車
一時沒有辦法讓它改善,一上車就是三十元,比三輪車貴了一倍,當然
擁護三輪車暫緩取締照常行駛啦。
其實說真格的,有些縣市鄉鎮路面夠寬,車輛不多,只要把三輪車
上的電動馬達取締拆除以策安全,減少噪音,就成啦。主要的是先把
計程汽車整理得能夠遵照政府規定計程收費,然後禁絕三輪車也還不
遲呀!又何必急驚風似的先取締三輪車呢。
前年筆者到港泰觀光,泰京曼谷車輛擁擠情形,比臺北還要嚴重,
除了耀華力路石龍路一帶有一種機器三輪車(可坐三四人)短程行駛
外,人力三輪車一輛也看不見了。可是到了曼谷以外的各縣市遊覽,
各地十字路口一輛一輛的人力三輪車,總是三五成群等候乘客,每輛
車上的飾件都是電鍍銅活燦爛悅目,既乾淨又漂亮。問問當地住民,
他們也認為三輪車行駛短程,價廉方便,現在正在節約能源,短期內泰
國政府大概暫時是不會加以取締的。
到香港觀光,在香港九龍碼頭,看到違別久矣的黃包車,跟當年上
海的黃包車大致相同,不過車身的油漆比較鮮豔點而已。港九的黃包
車乘客,多半是外地來的各國碧眼黃髮旅客,好奇開洋葷而乘坐,外來
的中國人看見久違的黃包車,似乎都投以迷惘親切的眼光。現在臺灣
人力車固然絕跡,於今就是三輪車也被人目為落伍的交通工具,接近
全部淘汰的邊緣。料想再過十年八年後,下一代要看稀稀海兒的人力
車,只有到港九去開開眼界了。六t十年光景,人力車、三輪車,全都
由輝煌燦爛而歸於淘汰消失,回想起來,如何不令人有滄桑之感呀!
故都白塔寺雜摭
北平城裡有兩座白塔,一大一小,小白塔在北海的瓊華島上,大白
塔在阜成門大街妙應寺裡。這兩座喇嘛塔,玻璃珂雪,插雲對豎,可以
說雲蒸霞蔚,氣象萬千。瓊華島春陰的小白塔有金章宗御製《小白塔
紀事》,說明此塔是仿照妙應寺的大白塔建造,挖池疊石而成。由此可
證大白塔興建在先,小白塔敕造於後了。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