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和認同的情形才是他當時的生活常態。那麼,對於遇到這種情形,孔子或代表追求真理的人們應該怎麼辦呢?,不如說是孔子的自我排遣與自我安慰的自勵警語!因為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能有幾個人能夠達到或接近孔子的思想境界?更何況是同一時代的人呢?!從這句話裡,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無奈與蒼涼。同時也體會到一點孔子對人生的一種態度。當我們所領悟到的真理,不僅不為他人接受或認同,甚至還招來打擊或諷刺,我們會憤怒別人不理解(你的思想)還能不生氣,不也是君子應該具備的氣度嗎?”他的真正含義是如果我們領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別人所理解或認同,那是因為這些真理過於艱深或太過超前,曲高而和寡,這時候,我們也不應該遷怒於人。!這個時候,孔子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憤怒能改變現實嗎?如果我們遷怒於人,倒行逆施,也許會讓我們走向另一個極端!孔子用最古樸的例項闡述了人實現自身價值的不同情感體驗;也在不經意之間,粗略地闡述了人們不同層次的心理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實現的需求。這裡不僅指導人們如何實現自身價值,獲得應該具有的愉悅情感體驗,同時也告誡我們如何防止在不被別人理解或認同時,千萬不要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時,孔子告訴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德行,保持一種君子的風範,這正是孔子“仁”的道德價值體現!
在現實生活中,一般人總是自己忙著講,智慧的人卻是忙著聽別人講。如果你能記著,除非你是律師或醫生,使聽你話的人,必須付費,否則人們並不會聽你的規勸,那麼你可以省卻許多不必要的談話了。唯一越常用便越銳利的工具,便是利舌。如果說話的人,能懂得他說的是什麼才敢說,那麼地球便寂靜得可怕。不落言詮者最善於駕馭語言。失足猶可追,失言難挽回。使人生厭的可分為兩類人:一是自己沒有一件事需要談的人,一是不需有什麼可談的事而要胡扯的。兩種可貴的聰明中,一是能適逢其會的想起一句漂亮話來說;一是能及時想到不該說,閒談與謊言,形影不離。深謀者寡言。言語的真正用處,是在隱蔽而不是表露我們所缺的。言而無當,不如緘默為上。錯誤之見,不如不見;虛偽之言,不如不言。智者,思而後言;愚者,先言而後思。沉默是蔑視的最完美措辭。生命有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
老人也要自尊自愛,不能倚老賣老,要懂得最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聆聽的人。器量狹小的人,就像那些窄口瓶一樣真正有智慧的人不用多說,即能正確傳達思想;愚昧之人即使滔滔不絕,也說不出所以然來。,裡面裝得愈少,在倒出來時就愈大聲。言語就像樹葉般,愈是茂密的樹葉,愈是難找到豐美的智慧果子。不會叫的狗會咬死人,無浪的水面則能淹死人。當人家不發一言而只是點頭時,就是你該停止說話的時候了。保持緘默,通常是最聰明的策略。高聲的咒罵不如沉默的斥責,令人來得刻骨銘心。人們過於依賴語言的功能,卻忘了沉默的力量。你的思想已經被你的舌謀殺了一半。說沒有內容的話,等於發出沒有思想的聲音。喋喋不休的人,像一隻漏水的船,每一位乘客都想盡快逃離它。沉默是對誹謗的最好答覆。沉默是談話的最大藝術。未有人因沉默而後悔者。沉默永遠不會出賣你,所以保持沉默便是保護自己的安全。沉默為真理之母。既不會機智的談吐,又不知道適時沉默,是很大的不幸。言語是銀,沉默是金。緘默有時是最嚴厲的批評。未出口的言詞決不會致害。我們可能被多言傷害,但不會被沉默傷害,故智者寡言。交談中,沉默與謙虛最高貴。說話出自天性,沉默出自智慧。羊每叫一聲,就少吃一口草。智慧有聽而生得,悔恨由說而生。要做一個善於辭令的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學習聽人家說話。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君子話簡而實,小人話雜而虛。不必說而說,這是多說,多說要招怨;不當說而說,這是瞎說,瞎說要惹禍。措詞用得確當,是寶貴的工具;隨意亂用,則甚為危險。女人的舌頭,是在她整個身體中最後停止活動的“地方”。關於寡言,就是隻說必要的。並不是說應該完全禁語,而是應該只說有用和必要的話。多思考,少發言。我們因說話所樹立的敵人,遠比因做事所結交的朋友要來得多跟你嚼舌根的人,也會說你的閒話。說話時我們只能重複自己所知,傾聽時則是學習他人的知識。聽得太少的另一面,就是說得太多。真誠者寡言;虛偽者多辯。寧因寡言被人譴責,毋因多言為人責怪。;多言不如多知。言語如箭,一發難收。“蜚短流長”喬裝成目光銳利的老鷹,其實只是一隻盲目的蝙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