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元載卻沉默了。
因為王臣該怎麼封賞是個難題,上次政事堂廷議就引起了很大爭議,有說按常例,有說要破例,但是說按例又找不到先例,因為大唐自從開國以來,還從來沒有過像王臣這樣驚世駭世的人物,真不知道該怎麼封賞。
職官晉升其實簡單,五品六品七八品都沒問題。
但是散官該怎麼授,爵怎麼封,就有很大爭議。
在這裡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大唐的職官、散官、爵位及勳四套體系。
唐朝的職官體系分九品三十級,對應的就是具體事務官,打個比方,就是後世的諸如縣長、市長、省長及部長之類的職務,或者軍隊的團長、師長、軍長之類。
順便說一句,大唐的官職雖有文武之分,但是官員並沒有文武之分。
唐朝的文官和武官是不分家的,出將入相是常態,不分明確的陣營。
散官又分為文散官以及武散官,文散官分九品二十九級,武散官分九品三十一級,差不多就是後世的諸如股級、科級、廳級、部級以及軍隊的軍銜。
一般情況下,職官和散官品級是對應的,偶爾也會有特例。
爵位和勳都是用來獎勵立有大功的功臣,尤其是開國功臣,相當於國家榮譽勳章,這其中勳不能夠世襲,但是爵位可以世襲,只不過品級會逐代遞減。
說回到王臣,職官問題很好解決,具體做什麼就給什麼便是。
但是散官和爵勳就有些不太好辦,因為這兩個是有硬標準的,立了什麼樣的功勞,給什麼樣的爵位和散官待遇,都有規定的。
單以功勞論,王臣能直接封郡王,散官直接授開府儀同三司。
不要說是恢復隴右,拓土上千裡,即便是恢復隴山防線一樁,就足夠王臣封郡王再加上授開府儀同三司,這真是潑天的戰功。
可麻煩的是,在王臣之前立下這樣潑天戰功的都是封疆大吏。
到了王臣這,卻是個僅僅二十歲、從軍不到三年的小小隊頭!
這就尷尬了,這麼年輕,職官品級還這麼低,直接封郡王授開府儀同三司?大唐自從開國以來從沒有這樣的先例啊。
所以上次政事堂廷議就吵得很兇。
到王臣進城,也沒拿出一個章程。
現在李豫直接把難題拋給了元載,誰讓你是右相呢?
但元載也不是個吃素的,當即耍了一個滑頭,說道:“稟聖人,臣乃是王臣姑父,所以給王臣封爵授官之事當避嫌。”
李豫在元載這碰了釘子卻也不生氣。
當下李豫又扭頭問李適:“太子,你的意見呢?”
李適上次也參加了廷議,而且是力挺王臣一派,這會就更堅定。
當下李適清了清嗓子說:“父皇,兒臣以為王臣當敕封西平郡王並授開府儀同三司!非此不足以表彰其功並激勵守邊之將士。”
聽到這,王臣自己並沒什麼特別的反應。
但是剛剛從宮廷政變中恢復過來的一眾王公貴族卻是一片譁然。
不是吧,安西軍的一個小小的騎兵隊頭,剛滿二十歲的小郎君,居然就要敕封西平郡王並授開府儀同三司?上邪,這真是一步登天!
見王臣還在那裡發愣,李晟不由得急了。
李晟只是王臣的岳父,並不是直系長輩,但此時也是顧不得了。
當下李晟趕緊推辭道:“太子殿下,對小婿如此封賞委實太過了,臣以為應當酌減,敕封開國侯,並授銀青光祿大夫已然足矣。”
說完,李晟還輕輕拉了下王臣袍角,意思是讓他自己也趕緊推辭。
年紀輕輕就封授最頂級的爵位散官,招人嫉恨不說,關鍵還會斷了自己的後路,將來你又立了大功怎麼辦?到時候封無可封賞無可賞,怎麼辦?知道斛律光、韓信、白起他們是怎麼死的嗎?因為賞無可賞封無可封,只能賜死。
所以,二十歲就直接敕封西平郡王是絕對不可以的。
授開府儀同三司的文散官同樣不行,一旦王臣接受了這樣的恩寵,立刻就會淪為整個朝堂的公敵,你想啊,別人在官場上兢兢業業幹了幾十年,臨到告老了還混不上一個開府儀同三司的從一品散官,你王臣一個小郎君憑什麼?
當年聖人只是給郭曦一個御史大夫的加官,都讓郭子儀拼命辭掉。
為何?還不是擔心郭家的風頭太盛,會招來其他世家高門的嫉恨。
身為大唐擎天巨擘的郭子儀尚且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