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沈歡頓了頓組織語言。“既然生怕法令一下子落實到全大宋之地會出問題。還不如拿出耐心。畫出一地。作為試驗。待有了經驗之事再推廣到其他地區!”這辦法放在後世。沒有多少建立。正是後世為人劃出特區用來改革開放地法子。按沈歡地想法。在後世做改革。還得小心翼翼有如摸石頭過河。回到古代。在資訊不便地時候。更該謹慎了。可惜王安石與皇帝都不是有耐性之人。也許這也是變法失敗地一大主因吧。
“你這法子倒有意思。”司馬光來了興趣。
沈歡又道:“為什麼學生建議畫出一地來試驗呢?這是有根據地,就拿青苗法來說吧,本來就是為了補助百姓在青黃不接的時候耕作的,但是觀我大宋天下,江南幾路,土地肥沃,利於耕作,交通便利,民生殷實,大多根本不需要青苗錢。然而看現在朝廷政策,相反把更多地青苗錢派放到江南地區,為什麼?因為那裡民生殷實,容易取息呀!老師,這簡直是剪羊毛的做法呀,把那些地區的百姓作為羔羊來對待,長此以往,總會出事的!學生覺得青苗錢最好更多派往湖廣等西南地區,那裡耕作條件差,百姓無依,若拿了青苗錢,更有利於生產。而且據學生打聽,湖廣地區,地廣人稀,雨水也多,也是適合農事生產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