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廣告預算,集中投給中央電視臺。不僅是廣告,4月6日,依據中央電視臺最知名的《焦點訪談》欄目關於肯德基調料中的蘇丹紅(一號)均可追溯至廣東田洋公司的報道。一下把肯德基從“萬丈深淵”的泥潭中拉了出來。
經過一系列努力,肯德基非常欣喜地發現,在隨後的“五一”黃金週期間,消費者對肯德基的信任度已經基本恢復。於是肯德基主動“投懷送抱”,加大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投放量,藉助國家電視臺的權威性、可信度和影響力,化解了“蘇丹紅”事件造成的信任危機,恢復了聲譽,也抓住了提高顧客忠誠度、增加銷售額的“機會”。
但中央電視臺並不是企業的“免死金牌”,1995年,秦池以天價6 666萬元成為中央電視臺96年的“標王”,秦池老總說出的一席話至今還在江湖上流傳,“我們每天向中央電視臺開進一輛桑塔納,開出的是一輛豪華奧迪”。儘管有著這樣的“奇蹟”,在遭遇信譽危機後,秦池還是從巔峰一直摔到深淵。廣告可以幫助品牌提高知名度、美譽度,但是廣告並不能保證一個品牌長期健康的發展。
中國企業對營銷工具的運用有一種崇拜的傾向,甚至引發了中央電視臺廣告“標王”爭霸現象。可以說,這跟中國企業大多缺少技術研發能力、核心競爭力,以及市場營銷的知識和能力低下密切相關。在這些方面,肯德基在中國恰恰做得十分出色,有了深厚的產品基礎,其抗風險能力也大大加強。
“腦白金”利用令人厭俗的廣告成功擴大了其產品知名度,造就了一個用廣告轟炸讓產品成功的奇蹟,但“腦白金”的成功具有鮮明的時代性,更說不上是一個品牌,品牌美譽度對於“腦白金”來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速成的泡沫品牌只是曇花一“秀”。從秦池、三株、飛龍開始到現在,有多少大企業倒掉了?可謂數不勝數。那我們就可以思考了,那些不惜重金聘請明星代言,打造產品品牌,透過中央電視臺投放廣告而且銷量非常大的企業為什麼會“死”掉?
4。1 從1到2000:肯德基的20年跨越(1)
2007年11月8日,中國百勝餐飲集團所有高層人士齊聚成都,隨行的近百名嘉賓是從全國各地乘機飛來的報社、電臺、電視的記者,如此大費周章、勞師動眾卻只為參加某一家肯德基門店的開業典禮。
肯德基公司的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以至於很多記者在上飛機時還在揣測採訪的目的和內容。在成都市中心的香格里拉酒店,總裁蘇敬軾的出現讓人感覺到了此行的非同尋常。
果然,一條爆炸性的新聞在“肯德基20週年新聞釋出會”上公佈了,中國百勝餐飲集團用20年時間,完成了肯德基在中國內地第2 000家門店的開業,四川成都火車站肯德基餐廳成為這2 000家門店的里程碑。
看看肯德基在中國的成績單:1987年,肯德基首度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在繁華的北京前門商業圈立起了“KFC”的招牌,然後肯德基花了9年時間,從第1家餐廳做到第100家餐廳;接著用了8年又開設900家店,到2004年達到1 000家;而從1 000家發展到2 000家的規模,爆發式發展的中國肯德基只用了3年多,中國成為肯德基餐廳數僅次於美國的國家。
面對2 000這個數字,人們驚呼:肯德基可能成為首個在中國市場的規模趕超國外總部的洋快餐巨頭。相比於肯德基在中國的迅猛發展,競爭對手麥當勞卻稍遜一籌。當時麥當勞在中國僅有820家店,肯德基在店面數上是其2倍有餘。
2007年12月,聖誕節前夕,日本肯德基連鎖公司在電視廣告中如此唱道:“讓我們開始特別聚會吧!”越過中國東海來到上海,中國肯德基公司在給美國百勝全球餐飲集團總部的2007年的聖誕賀卡中,也許還不能報告已經攻克了這裡的聖誕節,但是20週年2 000家門店這兩個數字,就足以說明肯德基從中國市場帶來的鉅額利潤能夠讓股東十分滿意了。
最早嘗中國“螃蟹”的肯德基
肯德基在亞洲的起步始於1970年的日本,當時日本在大阪召開的萬國博覽會取得了轟動性成功,肯德基看準時機率先在日本註冊法人,11月在名古屋開設了日本第一家肯德基餐廳。
1973年,肯德基進入香港,次年就急速發展到11家餐廳,但因錯估市場,到1975年初又關閉了所有餐廳,並撤出香港。10年後帶著從失敗中吸取的教訓,肯德基捲土重來,透過特許授權的方式,將香港地區的經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