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董承便無言以應。
劉協深吸一口氣,問道:“董愛卿,那依你之見,朕當如何處置此事?”
董昭想了一想,正色道:“臣以為。陛下應當為大將軍他加官進爵,重重的封賞於他,以厚恩相待,方才能平息大將軍的憤怒。”
加官進爵?
“朕已封他為大司馬大將軍,更封他為縣侯,已是位極人臣,還能再怎麼給他加官進爵?”劉協皺著眉頭道。
董昭清了清嗓子,高聲道:“臣以為,陛下當加封大將軍為國公,方以表彰大將軍的功績。安撫其心。更能體現出陛下賞罰分明。”
加封國公!
此言一出,大殿之中,頓時又是一片譁然。
鍾繇等袁方一系的大臣們,紛紛附合董昭進言。勸說天子加封袁方為國公。
那董承卻急道:“陛下。袁方身為異姓。焉能封國公,這可是自光武以來,都沒有的先例啊。”
國公國公。一國之公,位雖低於郡王一等,但同樣擁有著建國稱公的權力。
漢以郡國並行,例如那北海國,名義上就是郡王的封國,而自光武以來,能有封國者,只有劉姓諸王。
而當年王莽代漢,正是先從加封國公開始,故自光武中興以來,異姓封國公就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禁忌,兩百餘年來,更沒有一人被封國公,哪怕是那些權傾天下的外戚。
劉協眉心凝成了一個“川”,憂色更重,顯然董昭的進言,也觸碰到了他的禁忌。
董昭卻正色道:“此一時彼一時,方今天下大亂,若還因循守舊,只會寒了臣子之心。陛下若還不捨得一個國公的封號,到時大將軍兵臨城下之時,只怕就後悔莫及了。”
董昭這是在委婉的“威脅”,逼迫劉協屈服。
劉協身形一顫,眉宇間,立時閃過一絲懼色。
他回想起了當年被董卓,被李郭等西涼諸侯挾持,連吃飯喝水都被監視,絲毫沒有尊嚴的日子。
今若袁方一怒之下,攻破了洛陽,只怕他就又要重溫那般暗無天日的苦難。
現在,他若應了董昭所請,雖然心裡邊不舒服,但到底在這洛陽城中,一切還都是他說了算,至少他還儲存著帝王的尊嚴。
沉吟許久,劉協長嘆了一聲,無奈的一擺手:“罷了,擬旨,就封他為國公吧。”
……
兩天後,董昭攜著聖旨,來到了黃河北岸的袁方大營。
中軍大帳中,董昭當著謀臣武將的面,向袁方宣讀了天子之旨,正式加封袁方為齊公。
這聖旨一宣讀完畢,大帳之中,頓時沸騰了。
袁方進封國公,這意味著能建國稱公,意味著他們這些誓死追隨的謀臣武將,水漲船高,也能在袁方的封國之中,謀取爵位食邑。
官位可以因年齡而卸任,爵位和食邑,卻能子子孫孫,世代的傳下去,世代造福子孫。
這些當世豪傑們,之所以追隨袁方,當然是為袁方的氣度和實力折服,但憑心而論,誰又不想跟著袁方,搏一個榮華富貴,封侯拜相。
今日,天子這道聖旨,意味著他們離夢想,又邁近了一步。
而袁方封國公的訊息,很快也遍傳全營,七萬將士無不欣喜萬分,整個大營都為之沸騰。
將士們都知道,他們的主公進封國公,將官們可以封官進爵,他們這些小卒,必也可以獲得賞賜,誰人能不歡欣。
“齊公,這個‘齊’字的封號,可算公仁你有心了。”袁方亦面帶欣慰道。
董昭笑道:“國公崛起於青州,而青州又屬齊地,以齊為國號,對國公來說,應該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故昭便自作主張,為國公請得了這齊公的封號。”
袁方微微點頭,以示滿意,卻又道:“天子恐怕也是畏於我軍勢,所以才割肉封了我作齊公,你覺得,我應該就此罷休嗎?”
“當然不能。”董昭連連搖頭,“天子加封國公為齊公,只是迫於無奈,要知道,咱們這位天子,那可不是省油的燈啊。”(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七章 席捲天下的大戰!(三更)
董昭說得不錯,劉協確實不是省油的燈。
歷史上,曹操自從將劉協迎到許都後,這位懷有雄心的天子,就一直在給曹操搗亂。
曹操帶兵在外,討伐劉備、孫權這等割據者,劉協就在大後方,不斷的煽動董承之流的大臣,不時的謀劃政變,拖曹操的後腿。
如果沒有劉協在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