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此淪陷。百年之運,就在陛下手中。”

安徽宗對他這個建議大為嘉許,吳敏就趁機提出:“太常李綱機智剛正,忠義許國,才堪大用。他自稱有守城奇謀、定國妙計,望陛下予以召見。”

徽宗一聽,喜出望外,馬上同意召見李綱,下詔讓李綱明日一早隨著宰執大臣,到文字外庫等候。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國難當頭時的奮勇登場(8)

李綱接旨後,大為振奮,當即*露出左臂,刺血寫了一封奏疏。

這封奏疏,主旨是勸徽宗不要急於逃跑,要有抗敵的決心。李綱寫道:今日御敵之策有三:上策為親征,中策為堅守,下策是避狄而走。若按下策辦,雖可解一時之急,但危害甚大。若棄宮室、社稷、百官、萬民而去,就等於將中原委之豺虎,大勢一去不可復振。恐怕局面將朝行而夕亂,雖命太子監國,也於事無補。

在奏疏的後半部分,李綱也談到了要給太子以正式名號(實際上就是敦促徽宗傳位給太子)。李綱說,以本朝和唐的舊例,皇帝巡幸,則皇太子監國,這沒有問題。但這只是和平時期的禮法。現在大敵人當前,天下震動,國家存亡在一線之間,又怎麼能用平時的禮法?太子若以監國身份領導軍民去禦敵,名分不正。要是他事事都請示你,那還有什麼權威可言?要是他事事都自己說了算,又是大不孝。這樣尷尬的身份,何以號召天下,何以率領豪傑以死抗敵?成功的機會怎會有萬分之一?

然後李綱對徽宗使用了激將法,他寫道:今日人心已動搖,陛下您考慮,要是願與軍民共患難,則可堅守不去;如果認為守不住,那為何不給太子以“位號”,讓他以堂堂正正的身份來收將士之心、以死禦敵呢?臣觀察太子,是仁孝、恭儉、好學之人,四海歸心,大家都服。陛下若採納了臣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