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皇家空軍出擊前往敦刻爾克進行空襲空戰的指示強烈地反對。
在道丁看來,那三十幾萬人馬現在已經沒有救了,幾個月的空戰下來,皇家空軍現在損失慘重,西歐洲戰場戰局糜爛已是定數。為了本土防禦的需要,實在不應該再派飛機去“客場”戰鬥了。
但丘吉爾絕對不可能對德國人包圍圈裡的三十幾英法聯軍見死不救。
十八日天色一亮,由英國本土靠近英吉利海峽一側的數個前線機場,就接連起飛了五十四架戰鬥機掩護七十架轟炸機和三十架箭魚攻擊機,直撲敦刻爾克。
出擊前,轟炸機飛行接到了一條稍有些矛盾的指令。
“全力轟炸敦刻爾克的德軍,但不能破壞敦刻爾克的港口設施。”
看到這條上級指示後,當時駕機的英國飛行員幾乎集體產生了想罵孃的念頭。
七點整,大批英機排成箱式編隊,開始穿越英吉利海峽時,在海峽上空頓時遭遇了第一批次三十六架HE100戰鬥機的攔截。
幾分鐘後,第二次批次,從新佔的比利時臨時野戰機場起飛的德國戰鬥機也趕到戰場,而在同一時間,其他方向趕來支援的英國戰鬥機也加入。
雙方的戰鬥機就以白浪滔天的英吉利峽為背景,展開最慘烈的廝殺。
溫克少校起飛前的“烏鴉嘴”不幸而言中了,整個空戰的過程,就象是發生在滬杭上空的空戰的翻版。
英國方面出動的主要是颶風戰鬥機,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和威靈頓中型轟炸機。
而德國方面的相對“簡單”得多,他們最初出動的全是戰鬥機和截擊機。戰鬥機以HE100為主力,部分來自海航的陸基型的HE112,而截擊機是重火力高速度的BF110。
為了保證敦刻上空的制空權,五月十八日這天,光是德國空軍方面,就為了敦刻爾克戰場,就足足準備了六個飛行聯隊,超過三百架戰鬥機,輪番出戰,以保證敦刻爾克上空隨時都有戰鬥機提供空中掩護。
比起還要分心保護轟炸機的英國戰鬥機,專心執行攔截和獵殺任務的德國空軍在空戰中自由度無疑要高得多。
十八日七點起,敦刻爾克附近天空就佈滿了蚊群般密集的飛機。抬頭望去,到處都可以看到機身上漆著鐵十字的德國飛機和畫著“圓環套圓環”標誌的英國飛機在空中象跳華爾茲般地糾纏廝殺。
在空戰戰場下方的德軍控制區的淺水海灘上,五條正處於“擱淺”狀態的艦船上的防空高炮正猛烈地對著飛入低空的英國飛機開火。
從今天凌晨突襲敦刻爾克成功到英機大規模出動進行轟炸,間隔只有幾個小時,由於時間緊張,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的港口又缺乏解除安裝重武器的裝置,現在佔領的敦刻爾克的德軍,根本無法在陸地上建立防空高炮的陣地。
所幸戰前德國方面已經考慮到這個問題,不僅是兩艘前無畏艦,另外三艘衝灘擱淺的輪船,來之前都進入船廠進行大規模地改造,拆除了一切可以拆防的外接設施後,五條艦船身上除安裝主炮的位置外全裝上了防空高炮,然後作為水上防空平臺駛往敦刻爾克。當英機大規模攻擊敦刻爾克時,這些浮動的防空平臺就成為德國地面部隊對英國空軍最有威脅的武器。
除了這條作為固定防空炮臺存在艦船外,敦刻爾克港附近的海面上,總共還分散佈置著十艘防空驅逐艦在海里遊戈。
這十艘防空驅逐艦,除了林漢寄靈的一艘III型防空驅逐艦和備份用的另一艘,噸位在兩千五百噸外,餘下的八艘全是魏瑪時代留下來八百噸位的海鷗級驅逐艦。
敦刻爾克由於離英國的陸基機場太近,這裡又是英德雙方爭奪的焦點。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型戰艦極易遭受飛機的轟炸。所以為了保護手中珍貴的海軍戰艦。林漢和漢娜將魏瑪共和國時代建造的八艘八百噸級的“海鷗”驅逐艦派到了敦刻爾克港。
這些魏瑪時代下水的老式驅逐艦,重心高,般程近,不適合遠洋作戰,但作為近海防衛艦來使用卻是極適合的。加上其設計老舊,艦體便宜,此次敦克爾克之戰前,漢娜利用“靜坐戰爭”的時機,下令這些老艦送入船廠進行防空改造,以作為機動防空炮臺使用。
海歐級驅逐艦,噸位八百噸,裝備3門105毫米艦炮。進行防空改造後,拆除了部分艦上建築,騰出的空位全部換上40毫米博福斯和20毫米厄立孔防空高炮。
這些魏瑪時代的遺產,只適合作為近海防禦使用,敦刻爾克恰好是適應其作戰的戰場,發揮餘熱。更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