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恐怕不是小事,你有什麼事就說吧,爹爹年紀雖大了,但也還能幫忙。”
“爹爹。”文衡鼻子一酸,突然跪下去,嗚咽說道:“孩兒不孝,孩兒、孩兒要出征了。”
“你不也是去過幾次什麼扶桑國嗎?還給爹爹帶了不少東西,去就去吧,如今有官府照顧爹爹和你母親親,你母親不明事理,就由爹爹去說吧,免得她又唸叨你呢。”
“爹爹,你、你一定要保重身體,孩兒、孩兒一定會回來。”文衡狠狠的磕了幾個響頭。
“去吧、去吧,達娃、平頭、葫蘆,你們也去吧,你們家裡有老頭看著,都不用擔心。”。。。
第二百零七章一路向北(7)
第二百零七章一路向北(7)
大清河並不能成為阿刺罕南下的阻礙,宋軍水師不過數十支小船,見到大軍後灰溜溜的走人了,連必要的交流也沒有產生,累得阿刺罕好不鬱悶,其實宋軍水師也不過是做個樣子,更重要的是起到警戒的作用,監視元軍的動向和情報,如今已經完成作用,馬宣自然有多快就跑的有多快,再說水師那裡還有自己的任務呢?
阿刺罕留下十萬騎兵駐防江左,率領十萬騎兵、十萬漢軍繼續南下,還真讓郭平猜對了,阿刺罕身為多年的老將,中書省左丞相,難道不知道騎兵攻城的劣勢嗎?難道不知道合丹與他是貌合神離嗎?他大聲說自己只有二十萬騎兵,為的是矇混合丹和宋軍,矇混合丹是不想他急行軍與自己爭功,矇混宋軍就是想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不過看到大清河的宋軍水師,他就知道這個計劃已經破產,但至今尚未接到合丹的訊息,看來自己矇騙合丹的計謀倒是成功。
也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蒙古將領之間也開始了相互勾心鬥角,那年的長子西征,眾人同心戮力,殺得西域所有國家的大兵小將抱頭亂竄,那些年,自己意氣風,蒙古騎兵馬刀出鞘,西域臣民望風而逃。如今三十多年過去,年華不再,想不到的是那些年的情懷也不再。
過了大清河,便可立營,出征前大汗忽必烈雖屢次督促他要打宋軍一個措手不及,但他到底不是一個魯莽之人,伯顏、阿術戰死沙場,元軍百萬南下大軍全軍覆沒,若不是忽必烈的威信還在,說不定元朝早已垮掉,幸虧北方還有海都叛軍、國內亂軍四起,大元朝退無可退,為了保住榮華富貴,為了保住蒙古的威信,為了保住僅有的自尊,大元朝好不容易凝成一條線應對目前的情況。
百萬大軍,轉眼就沒有了,半年的時間、半年的時間,就算是一群羊,百萬的羊群,至少也要殺上半年才行,而向來藺弱的宋軍,就是用半年的時間,殺了二十萬精銳的蒙古騎兵,殺了將近八十萬久經訓練的蒙古漢軍,或許也有屈膝投降之輩,但那些無恥之人,在自己眼裡比死去更加不堪。
自己手中僅有三十萬人,若是宋軍集中兵力,這三十萬能攻下濟南嗎?能攻下山東嗎?所以,阿刺罕不得不謹慎行事,這三十萬人已是元朝僅能夠抽出的機動兵力了,而合丹更是抽空中原,忽刺出更是把北方能戰之兵集中起來,既要防禦海都搞亂,又要隨時準備接應自己,此時若是宋軍北伐,元朝該如何面對,幸好大元朝的威嚴還在,宋廷剛歷戰火,相信也沒有兵力再次北方,但即使沒有宋軍北伐,此起彼伏的義軍,也讓朝廷忙昏了頭。
所以,阿刺罕不得不謹慎,若是自己再遇不測,他不知道朝廷還能拿什麼來對付那些曾經懦弱的漢人,記住,是曾經懦弱的漢人。
是合丹的二十萬蒙古漢軍嗎?那些烏合之眾能夠保住自己的性命已經是一件大功勞。是忽刺出的數十萬精銳的蒙古漢軍嗎?那虎視眈眈的海都,若是忽刺出有所動,北方叛軍長驅直入,太原、長安危在旦夕,朝廷危也。
還是拱衛大都,同時準備隨時和海都交戰的五十萬騎兵,這是朝廷的最後根本,五十萬久經戰火、朝廷最為精銳的騎兵,就算是北方的叛軍海都也被打得抱頭亂竄,這才是天下雄軍,然而當初伯顏率領的二十萬蒙古騎兵,還不是一樣顛覆在南方。
這些年,南方究竟生了什麼事?向來懦弱的如羊一樣任憑掠奪的漢人,怎麼變成了兇狠的狼,吃人的狼,還是吃人的羊?
阿刺罕看著遠處嚴陣以待的濟南,濟南周邊已成了一片巨大的防線,無數的土牆、溝壑交錯在一起,自己救援也算迅了,沒想到宋軍的動作卻更加快,怕是大宋的援兵已到了山東,要不然憑藉山東的人力,恐怕不會這麼快就把濟南變成如斯艱難。
宋軍善於守城,聽說伯顏當初就是在呂城被宋軍阻擊,傷亡不小,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