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川長征,最終成為一幕高潮迭起、充滿了血腥氣息的資本大戲。宋如華自此徹底轉型,從實業家變成了資本大玩家。
這起收購案從一開始就很受市場矚目,它被認定為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借殼上市”第一例,赫然是一個足金百分百的炒作題材。宋如華更不斷提出新概念,一會兒是“託普將進入國家100強企業之列、成為中國三大軟體研發基地之一”,一會兒又宣佈將把川長征做成“中國資訊產業第一股”。於是,在股市莊家和傳媒的推波助瀾下,一家奄奄一息的機床工廠頓時被披上了一件金光燦燦的“高科技外衣”,讓人不可逼視。
與此同時,宋如華適時地組建了證券部。它被設在託普公司總部的頂樓,一般員工均不得進入。宋如華甚至在總裁會議上要求,“希望個別高層領導要有風度,不要干擾操盤”。就在他的翻雲覆雨之下,股價一日三漲,扶搖直上。在宣佈收購的1997年12月,川長征的股價為每股6元上下,到第二年的4月13日,股價已創下24。58元的歷史新高,漲幅達400%,市盈率近1900倍。宋如華在高層會上宣佈:“我們今年賺了2個億。”
託普收購川長征,按照公告內容,它需支付1億元左右的現金。然而當時,託普的全年銷售額不過數千萬元,宋如華手中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