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很少有時間去讀書,但這不是問題的所在。試想,如果一年一考核,像考職稱那樣,考不過就下馬,你看他還有沒有時間?當然,我並不認為好領導是考出來的,只是說明“忙”這個託詞而已。
其實,當個好領導既難也不難。說不難,只要心中真正裝著黨和人民的利益,真正按照黨紀黨章來要求自己,就可以了。說難,就是在改革開放的大勢下,做一個好領導,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什麼政治理論、國際形勢,什麼經濟規律、法律法規,什麼電子政務、媒介素養,哪一條不需要看書學習、揣摩領會呢?只是,前提是這個人的能力素養是能當領導、當好領導的必要條件,或者說讀書是當好領導的職業需要,這樣才有意義。
可見,如何讓閱讀體現領導的執政水平,如何讓讀書轉化為政治生產力,才是促進領導願意抽空讀書的重要方法。
翻開前一時期的反腐敗案卷看看,貪婪的領導原來也“讀書”。
瀋陽市原副市長馬向東,喜歡讀指導賭博一類的書,即使在中央黨校深造期間,也隨身帶著《賭術精選》《賭術實戰108招》,日翻夜看,愛不釋手,且勇於實踐,多次飛到澳門狂賭;山東省泰安市原市委書記胡建學愛看相面書,除自己刻苦鑽研外,還經常找人算卦。
領導幹部讀什麼書?這是個人興趣問題,但又常常反過來表現和影響他們的興趣和追求。讀書就是交友,也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的溝通和對話。我們說“開卷有益”,也說“讀書使人高尚”,這都是指讀好書。
讀好書相當於傾聽智者的談話,是作者人生經驗的體會和總結,可以很受教益;可讀不好的書,那也相當於受不好的人的煽動、教唆和蠱惑。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民間還有更淺顯、更形象的道理,說是“跟上好人學好人,跟上巫婆下假神”,恐怕都是這個道理。有人說得更明白、更直接:“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壞。”“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樣,可能會把你戕害。”這些看法都是有見地的。
多讀好書,一方面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和榮辱觀,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開展工作創造條件,奠定基礎。
我剛到檢察院工作時,為了儘快地適應工作,更好地履行職責,學好刑法,我選擇了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即將學習刑法理論與閱讀疑難案例結合起來。疑難案例選編是全國一些典型的、有爭議的疑難案件,是司法實踐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成果。我閱讀疑難案例選編的方法是先閱讀案情部分,然後自己根據案情結合所掌握的刑法理論知識對案件定性並分析定性的理由。接著將案例選編的定性中的幾種分歧意見和準確定性的依據與自己的思考進行對照。如果自己思考的意見與案例準確的結論吻合,說明自己在這方面的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有了收穫,否則,就說明自己還存在問題。這種方法對我較快地適應工作起了很大的幫助作用。後來,我在審批一起刑事案件時,因罪犯比較狡詐,所以從公安、檢察的逮捕及起訴都認定為故意傷害。但是我從其案件的環境交通不便,作案的手段兇狠毒辣看,雖然他在逃離現場時留下一句“送他到醫院搶救吧”的話,但那只是想掩蓋其罪惡意圖以達到逃脫嚴懲的伎倆,應該定作故意殺人罪。最終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該罪犯死刑,立即執行。
任何人要學習知識、獲得本領,都不能單純依靠電腦儲存和抄錄記載,而必須透過大腦記憶,把書本上的東西轉化為自己的認識。重記憶,就要多反覆,還應重交流、多研討。透過溝通交流和研討磋商,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達到知識共享、同步提高的目的。同時,要重運用、多實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堅持邊學邊用、學用結合、以用促學,把滿足現實需要作為重要指向和強大動力,可以大大增強學習的效果。
§虹§橋§書§吧§BOOK。
第62節:清醒六 不學點硬功夫,在哪裡都吃不開(3)
對於領導幹部來說,學習是提高素質、增長才乾的重要途徑,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基礎。但任務繁重、公務繁忙,又使領導幹部很難有大量時間用於學習。怎麼辦呢?只能想辦法擠時間學。在這個問題上,宋代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倡導利用“三上”的時間,即把“馬上、枕上、廁上”的點滴時間用於學習和思考。這種精神值得提倡。領導幹部應大力弘揚勤奮學習、學以致用的良好風氣,儘可能地減少應酬、克服惰性,爭取每天都拿出一定的時間去讀書學習。持之以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