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逐個樹樁看過,發現每個樹樁都刻有類似的字跡,外圍六個樹樁依次刻有“甲子戊離九”、“甲戌己艮八”、“甲申庚兌七”、“甲午辛乾六”、“甲辰壬中五”、“甲寅癸巽四”,中間三根樹樁依次刻有“丁震三”、“丙坤二”、“乙坎一”,二人看後滿心疑慮,困惑不解,冷孤月道:“看這些字像是五行八卦一類,不過又不是按照八門羅列,要是哥哥在,姑且能解的開。”慧遠道:“小僧只懂得唸經,對這些奇門異術更是半點不知。”
二人繞來看去待了半晌,冷孤月道:“不管這些有甚用途,起碼說明這裡有人來過,看來咱們應該不至於死在這裡了。”慧遠拍了下頭皮說道:“對啊,小僧怎地沒想到阿。”冷孤月道:“哼,你那笨腦子能想到甚麼?只會照本宣科念死經、死唸經罷了。”說罷,自己倒是笑了起來。
二人冥冥之中共度生死,在此谷底共度難關,確是有些心照不宣,此時慧遠雖被冷孤月取笑,但見她笑靨如花,自己卻也頗為開心。
冷孤月道:“先不管這些了,忒也渴了,還是先尋水再說。”慧遠點頭應允,二人便即一同朝谷底北側尋去。
鳥聲啼鳴,樹影婆娑,確是一番優雅謐靜之處,竟也不失為一處遊玩賞析之地,只是此時二人身處絕境,又腹中**,哪還有得這般心情。
愈進林子深處空氣愈為清新,冷孤月微微仰起頭,閉上雙目,深深的吸了一口,當真清新異常,頓覺身心舒暢。冷孤月又即吸了幾口,忽地咦了一聲,驚訝道:“怎地空氣中有股淡淡的花香?莫非附近生有鮮花?”慧遠也似聞到些許,二人辨了辨風向,便朝上風處尋去,空氣中的花香確是愈來愈濃。
第二回(第三節)恨難平,臆難收
二人走了半晌,參天大樹倒是愈來愈少,更多了一些矮小的灌木雜樹。又行了一會,眼前兀地突起一個幾丈高的山丘,山丘中間卻有一個凹口,二人撥開雜草,從凹口處入得進來,眼前之景,卻是令二人不約而同的啊了一聲。但見眼前偌大的一片山坳,生滿了各色各樣的牡丹,朵朵怒放,爭芳鬥豔,奇麗無比,竟也一眼望不到盡頭。冷孤月自小也見過許多牡丹,卻從未見過開得如此好的,竟似蝴蝶一般撲入牡丹叢中,東蹦西跳,此時卻也忘了腹中**。
慧遠跟在後面,詳觀細賞,慢慢品味,二人身處其中,真似到得仙境一般,冷孤月看得痴了,口中吟道:“‘遲開都為讓群芳,貴地栽成對玉堂。紅豔嫋煙疑欲語,素華映月只聞香。剪裁偏得東風意,淡薄似矜西子妝。雅稱花中為首冠,年年長占斷春光。’即便是如此妙絕的詩句也難以形容眼前這些牡丹,若是當年的殷文圭看到此情此景,恐怕也要將詩句改上一改了。”慧遠雖不甚懂得詩詞歌賦,卻也覺得十分動聽。
冷孤月的母親酷愛牡丹,家中更是種植了許多的牡丹,冷孤月自小受母親薰陶,對牡丹也算頗為了解,指著各色的牡丹,問道:“小和尚,這些你都識得嗎?”慧遠騷著頭皮道:“小僧只識得三四種。”冷孤月道:“這裡至少也有數十種,不少都是牡丹中的珍貴品種,且又生得極好,想是在外面也極難見到,卻又偏偏叫你這笨和尚瞧見,你卻只識得三四種,當真委屈了這些花兒。”慧遠道:“確是委屈了這些花兒,罪過罪過。”冷孤月道:“看在這些花兒受此委屈的面上,本姑娘姑且給你講一講罷。”慧遠喜道:“如此再好也不過了。”
冷孤月道:“牡丹生長有‘四宜四怕’,即是‘宜涼怕凍,宜暖怕熱,宜光怕陰,宜幹怕溼’,而此處山坳深處谷底,冷熱乾溼適宜,恰恰滿足了牡丹的生長條件,而且是自然而非人為,因此花朵碩大,花澤豔麗,花色純正。你看這朵紅色便是“一品朱衣”,猩紅欲流,芳冠百花;這朵黃色的便是“金玉交章”,端莊典雅,姿貌絕倫;這朵白色的便是“冰壺獻玉”,素潔無暇,清爽襲人;這朵藍色的便是“藍花魁”,花蕾圓大,藍光閃閃,非常惹人喜愛;這朵粉色的便是“翠娥嬌”,陣陣清香,分外誘人;還有那些紫色的,黑色的,都是色奇出眾,各俱風韻,別有千秋。”冷孤月帶著慧遠在牡丹叢中東觀西賞,娓娓道來,慧遠更是聽得津津有味。
眼見紅日西斜,二人遊賞了一個多時辰,加之腹中**,確是玩得累了,便在花叢中尋了一處空地,冷孤月索性仰面躺在地上,滿臉喜悅之色,說道:“萬沒想到在這萬丈谷底,竟也有如此奇景,便是殞命在此,也是無憾了,只是不能手刃仇人,為家父報仇了。”
慧遠一聽,不免心中一顫,問道:“冷施主是要尋找殺父仇人,為父報仇?”冷孤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