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南詔王朝末期,政治*,經濟崩潰,權臣當道。公元897年,鄭買嗣殺死南詔王隆舜。公元902年,他又殺死隆舜的兒子舜化員及南詔王室近千人,自立為王,號稱“大長和國”。公元927年,劍川節度楊幹貞殺掉鄭隆亶,立趙善政為王,國號為“大天興國”,此後他又自立為王,號稱“大義寧國”。此時,烏蠻已發展成擁有白鹿部、夜苴部、華竹部、洪農碌勸部、納垢部等三十七部的大勢力,史稱“東爨烏蠻三十七部”。公元937年,通海節度使段思平在三十七部的幫助下,佔領大理,建立了大理國。段思平執政後,兌現起義前的承諾,實行減稅免徭役的政策,分封給段氏和大臣很多領地,對支援自己起義的滇東三十七部首領也都加以分封。普摩部、落溫部、落蒙部、彌鹿部的酋長都是夷人氏族部落酋長,他們得到段氏所封的領地後,就商量在新分封的部落領土之間建造一種分界的標誌,於是開始修築最初的“韃子城”。

大理中後期,段氏政權逐漸變得*,加強了對三十七部落的控制並在其領土內建東都鄯闡(今昆明),還設定東川、阿陽、秀山、石城四郡,從而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公元1094—1096年,大理國內亂,大臣高氏專權,把自己的子孫封於八府四郡,並多次掠奪和侵吞三十七部土地,威脅到了滇東三十七部的生存。公元1100年,阿廬部落中的強大族系師宗、彌勒等部聯合三十七部,在盤江流域建立了部落聯盟王國——自杞國。自杞國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反抗大理國強佔各部落土地的戰爭。公元1147年,自杞國攻破東都鄯闡,殺死高明清。在全盛時,自杞國的疆域北至曲靖,南至紅河,西達昆明,東抵廣西紅水河。為了有效地抗擊外來侵略,自杞國在西部的險要處建了很多石堡、戰牆、戰壘、烽火臺,為三百里古長城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史前遺蹟(3)

公元102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大漠南北,隨後又用20年時間掃滅了我國北方和中歐、西亞等很多國家,其中包括金國。後來,成吉思汗想謀取中原,便向謀臣郭寶玉詢問計策。郭說中原的軍力和國勢很大,不可忽視。於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採用迂迴夾擊戰略:先拿下西南,用南蠻強悍士兵攻打南宋。公元1244年,蒙古10萬大兵進攻大理,南宋出兵與大理共同抵抗,兩年後蒙古軍返回。蒙古騎兵的侵伐使自杞國的統帥們意識到與蒙古之間的戰爭必將發生,便制定防禦戰略,並根據蒙古騎兵善於長驅馳騁、快速奔襲的特點,修築長城作為戰略防禦。於是,烏蠻人把一座座與大理國對壘的古堡、戰牆、戰壘、烽火臺等全面加固,並全線聯貫起來,形成了三百里的滇東古長城。這段長城在後來抵抗元軍的戰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使得元軍十萬鐵騎覆滅於此。

四、南絲綢古道

絲綢之路常指古代從西安透過甘肅、新疆進入中亞,過中東,遠達歐洲的絲綢貿易路線。其實,除了這條絲綢之路之外,還有水上絲綢之路和南方絲綢之路。

古道遺風

南方絲綢之路源於蜀中,大約在戰國初期就已初具雛形,是一條民間的國際通商大道,也是我國西南地區最古老的對外貿易的陸路交通要道,對古代中國與南亞、西亞及西歐各國的溝通具有重大意義。

南方絲綢之路自張騫出使西域前就已存在,並承擔著發展中外經濟文化的重任。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他先後到達中亞各國。張騫回國後,在向漢武帝的上書中說,自己在大夏國(今阿富汗北部)見到了從身毒(今印度)販運而來的邛竹杖和蜀布。由此可見,當時的身毒與蜀地間早已有道路可通,而且他們之間還有貿易往來。漢武帝知道這件事後,馬上派人打通“西南夷”。漢朝官員來到西南少數民族控制的地段後,先進行談判,談判不成便用武力征服。公元前69年,漢朝終於打通了從四川成都經涼山州到雲南再轉進緬甸與印度的通道,南方絲綢之路全線形成。

據對南方絲綢之路的綜合考察,發現這條路有東、西兩道:東線以成都為起點,順岷江南下,經眉山、樂山至宜賓,南至曲靖市,途經昭通地區的鹽津、魯甸、大關等縣,因道寬五尺,史書上稱“五尺道”。公元793年,背叛唐朝40多年的南詔王派使者請求歸唐。第二年,朝廷派御使中丞袁滋赴雲南冊封異牟尋為南詔歸義王,這時去雲南走的就是五尺道。後來,人們在五尺道的基礎上,把道路延伸至昆明、楚雄、大理,且在普棚驛與西線靈關道交匯。

西線靈關道由成都經邛崍、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