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神:我真不是什麼神吖正文卷第二十八章端午節特別篇五月初五,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快樂喲!
澹臺問月深記家鄉的習俗,在月海亭閒來無事,包起了粽子。
一邊的摩拉克斯看著友人做著自己不明白的工作,也就上前詢問。
“你這個是在幹什麼。”
“這是粽子,一種吃食。在我原本的世界有著特殊的意義。”
“哦,願聞其詳。”
“這是為了紀念一位名叫屈原的人,流傳下來的節日,距今已經有超越兩千多年的歷史了。”
老百姓會記住對他們好的人,敬重他,這也說明文化傳統精神之根深蒂固,之歷史久遠。文化生命力之頑強,世所罕見。
摩拉克斯,即使前路艱險,然而云消霧散,霽天空闊,春風潤澤,萬物復甦,依舊是朗朗乾坤,文化中華。至了端陽這天,高懸艾葉,遍灑雄黃,龍舟競渡,米粽飄香。
澹臺問月把粽子葉繫好放下,瞬間一排排翠綠讓月海亭變得賞心悅目。
“所以等我們和平的時候,也可以考慮做一個紀念這些英雄人物的節日。”
摩拉克斯深以為然的點點頭。
後來璃月的海燈節就是根據這一想法逐漸改進而來。
“所以你們那裡的屈原都做了什麼事情呢?”
屈原做了什麼呢?
史記記載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候。王甚任之。
左徒,是諫議國政的高官,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國事,外交都能參與。所以,為左徒時的屈原,很牛。那時楚國都城在郢,城不大,人不多,前呼後擁的屈原,出現在街頭,這個既風流,又瀟灑,領導時代潮流的人物,連楚懷王都十分欣賞他的風度和氣派。
當時是戰國後期,群雄紛爭,類似於我們如今的魔神戰爭,彼時有七國,七國之中,秦和楚,地盤大,人口多,都是具有相當實力,而且擁有領袖野心的大國。秦國東進,要一統天下,楚國北上,也未嘗不想一統天下。但是秦為一流強國,楚為二流強國,二流當然幹不過一流。然而二流加三流加四流,肯定大於一流,這是傻子也能算得了來的題。“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八個字,乃當時的大形勢,
屈原苦口婆心,終於讓楚懷王這個昏君學會傻子也會做的算術題。熊槐開竅了,好吧,你就放手幹吧!對內變法圖強,對外聯合抗秦。經他反覆奔走,就像訪問璃月眾仙一樣,拜訪其餘五國,把各國戰力聯合起來,取會於楚國京城郢都,結成反秦聯盟,楚懷王被推為盟主。
春秋戰國時期,誰能夠一呼百應?熊槐得到了這樣空前的虛榮,高興得掛不住汁,臉上五官挪位,更加賞識和重用屈原,自不用說,言聽計從,百依百順。此時的郢都,最快活、最得意的人,莫過於屈原。不過一個賭場得意的人,他在情場上必然是失意的。政治上進步,文學上退步。
當上諸候共主的楚懷王,遂將國家交給屈原全權處理,入則議國事,出則會諸候,忙得一塌糊塗,那些日子裡,他一句詩也寫不出來了,作為博導的他,連學生宋玉、唐勒、景差所交的作業,也抽不出工夫批改。
後來,屈原碰上了小人,不幸也就隨之而來,《屈原列傳》中記述詩人由“王甚任之”,到“王不甚任之”的過程,只是極其簡單的兩行字。為什麼如此草草,因為司馬遷覺得小人編造謊言,太低階,挑撥手段,太拙劣,而熊槐信之不疑,太離譜,斷然處置,太幼稚。大臣混帳,國王更混帳,太史公大概覺得不值得為這一對混賬,多費文墨,故而一筆帶過。
楚懷王羋槐,也叫熊槐,是個昏君。昏君的最大特點,都患有一種叫做選擇性耳聾的大頭病。君子想要陛下聽的,他聽不進,裝瘋賣傻,置若罔聞;小人想要陛下聽的,他聽得進,句句入耳,如聞綸音。這個熊槐犯起病來,真的是六親不認。
屈原,名平,楚之同姓也。說白了楚懷王不聽自己家人的話,反而聽取非本家人的話。
可見楚國已經不是楚王的楚國了。
沒辦法,左徒免了,去做三閭大夫,失落是當然的。任何人,再有涵養,再有胸懷,都受不了這突如其來的遭遇、雲泥之分的差別。於是,屈原降為三閭大夫,開始鬱悶。話說回來,鬱悶對詩人來講,並非壞事,不正好是創作衝動的最好契機碼?尤其進了這個坐冷板凳的清水衙門,這不筆走龍蛇,神馳八極,作你的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