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兒子的家,日後小郡主嫁出去之後,就完全屬於她和她的兒子,屬於她自己,柳娘不願意讓自己的家裡有一大堆悲慼的外人。
………………
鄭家人接到柳孃的邀請,第二天一大早就進府了。
“我的兒啊,這是何等好事,還猶豫什麼!自王爺薨逝,娘為你操了多少心,為你流了多少淚,總以為要老太爺出面求情,等守上三五年,才能為你求個自由身。恩典,大大的恩典,娘回去就給王妃立長生牌位!”鄭側妃的母親一聽她說了柳孃的政策,當場喜極而泣。
“若等三五年後,你都多大了,再也嫁不得好人家,只能做那填房繼室,總不盡人意。而今好了,你這花樣年紀,挑的範圍也大些。兒啊,你不必擔心,很多人家不講究頭婚二婚,你為鄭家聯姻王府,鄭家總能為你挑一個好將來。”鄭太太一邊說,一邊看著婆母,求她給一句準話。
鄭老太太卻看出來了,兒媳婦這是剃頭挑子一頭熱呢,鄭秀兒留戀王府尊榮富貴,並不願意出府嫁人。
“側妃娘娘是怎麼想的呢?”鄭老太太轉著佛珠冷淡問道。
鄭側妃揪著帕子,看母親紅腫的眼睛,裡面透著希冀的光,再低頭打量自己一身打扮。衣裳是上好的錦緞做的,素錦上用銀絲繡了花紋,頭面是上等珍珠,手上的帕子也用深淺白線繡出暗紋,角度一變,猶如水波流轉。這就是王府的生活,她還只是側妃,就能過這樣奢侈的生活,比她往日在閨中尊貴不止百倍。
“娘說的是,可我若出府了,又能嫁什麼好人家呢?能一開始就是四品誥命嗎?不能吧。娘往日不是總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我在王府過得好好的,難不成還水往低處流,去遷就那不好的嗎?若為王爺守一輩子,也是族中榮耀,彰顯咱們鄭家女兒忠貞不二。”
鄭太太愣住了,沒想到自己女兒和她想的正好相反。
“側妃娘娘可想清楚了,守著不是容易的事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清冷寂寞,不是誰能熬過來的。王府乃是王妃娘娘做主,日後是穿金戴銀,還是稀粥鹹菜,鄭家都幫不了你。”
“想清楚了,我素日不服王妃,也知道她是公允慈悲人,不會虧待我的。”鄭側妃心想,守寡和王爺在的時候有區別嗎?王爺病了這幾個月,她從沒見過王爺,王妃也不願他們侍疾,怕出亂子。那幾個月她都能過,沒道理今後幾年、幾十年她過不了。
鄭老太太長嘆一聲,把家中帶來的銀票遞給她,叮囑她保重。
鄭太太抹著眼淚扶著婆母出了鄭側妃的院子,“秀兒年輕,哪知這守寡的苦楚,我這當孃的,哪能眼睜睜看著她踏入苦海。”
“只有舍了我這一張老臉,去求王妃了。求個恩典,給她一個反悔的機會。”鄭老太太渾濁的眼睛裡也藏著淚滴,鄭家投資到秀王的一切都打水漂了,他們鄭家的前路又在哪裡呢?
柳娘允了鄭家所請,鄭側妃也終究在守了三年之後,出爾反爾請求出府。
三年,正好出了孝期,說出去也好聽,柳娘痛快準了。
以後的日子,雖是母子相依為命,卻也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第70章 番外1
貧民區巷子口; 臘月二十八這一天; 總有許多小孩子圍在路口; 時不時看遠方的路; 期盼著有人到來。
這是汝寧府近些年來的傳統; 因為秀王府每到臘月; 都會遣人送財迷油鹽給當地貧民、孤寡老人,窮人家每年就等著這一回。王府送來的糧食是上好的精糧,若拿到市場上能換三倍的粗糧; 足夠從寒冬臘月熬到明年開春。對許多貧民而言; 這就是救命糧。還有許多富戶相信秀王府做了這麼多年的善事; 他們送出的米糧自帶福氣。若是運氣好; 遇到個能說會道的; 以五倍、十倍的價錢賣給別家富戶都不是問題。
秀王府不光送這一天; 而是接連送了許多年,扒著指頭算一下,今年是秀王府免費送糧的第八年了,很多老人都忍不住唸佛。
秀王府也不光是送日用品到家中; 每年入了冬月、臘月; 秀王府在汝寧的每個縣都設了施粥點,有府衛維持秩序,有王府官員統籌協調。施粥用的米是陳米、糙米; 秀王府派人解釋了,不是專門給貧民吃不好的,而是防止有人冒領; 讓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
白粥乾淨衛生,立筷而不倒,領粥的百姓親眼看見,每鍋粥的第一晚都是熬粥的人喝,再無不好。熬粥的過程也是公開透明的,很多人親眼看著白米化作濃粥。
貧民可自帶餐具,帶無論餐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