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復望著李靖真誠的道:“藥師兄,這一戰,關係到我們大陳朝的生死存亡。若敗,也許朕就會如楊廣一般結局,朕的大陳也許就會如隋朝一樣轟然而塌。所以,此戰,只許勝,不許敗。從現在起,你早一日擊敗來犯突厥人,我們大陳的江山也就早一日得到保障,早一日得到安全。”
從陳克復期待的眼中,李靖看到了自己身上的肩負的重擔。
李靖蕭然道:“臣誓死完成任務,定不負陛下重託!”
第802章 烽火狼煙
(感謝漁舟晚唱、永樂江畔兩位童鞋的月票支援,謝謝。)
一切如陳克復所預測一樣,宋金剛與甄翟兒兩人各率本部兵馬,及裹挾著雁門關外的定襄、馬邑兩郡百姓一路漫漫而行,託家帶口,並沿路燒燬村莊城池,填埋水井,汙染河流。這支大隊人馬還只有半數左右進入了雁門關,還剩下大半還在關外之時,受陳克復之命率輕騎前去定襄草原一帶偵察的秦瓊就已經發回了飛鷹加情特信。
突厥可汗統葉護的兵馬已經越過了草原邊境,一支先鋒鐵騎已經進入了定襄郡內。其先鋒部隊已經佔領此時已經是一座空城的大利縣城,接到警訊,雁門關匯聚的諸將都明白突厥人南下之事確實已經是明擺著的了。
大利縣城是定襄郡的唯一一座城池,大業初年,定襄做為大隋與東突厥的邊界,就少有人煙。而經過大業末的那場東突厥始畢可汗南下之後,定襄更是越加的荒涼起來。到如今,定襄基本上都已經成了中原與草原的無人區。可雖說定襄就如同一片巨大的無人區,但定襄卻一直以來都是屬於中原的領土。如今突厥鐵騎突然侵入大利縣城,這其中意味已經不言而明瞭。
突厥人侵入大利縣城,下一步就將是馬邑城,再下一步就將是雁門關了。陳克復知道時間緊迫,帶著諸將上城檢查城防,經過多日來的準備,陳克復駕臨雁門關的訊息還沒有走露出去。朝廷的兵馬接連調動,如今雁門關下已經匯聚了八萬雄兵,另外還有河東本地緊急召集起來的五萬鄉兵與五萬民團,守城做戰,防守一方有天然優勢。就算是那些裝備不夠精良。戰士不夠精銳的鄉兵、民團也一樣能發揮巨大作用。
站在重新又加高加固的雁門關城牆之上,陳克復望著城上那一門門被紅色罩衣摭蓋著的大炮,心生感慨。中原王朝數百年來。最大的連患始終來源於草原,遊牧民族對於中原農耕民族的侵略性是永遠無法改變的。當年楊廣也算是很有眼光的君王,可他最後還是在這雁門關下被草原人重創。最後鬱郁而歸。
如今時隔不過數年,突厥人再次大舉來犯,而且比之上次,這一次來的統葉護可汗,可是一個基本上統一了整個突厥汗國的前所未有強大的草原首領。當年一個東突厥都把楊廣打的差點被俘,如今東西突厥統一後的首次來襲,陳克復明白自己身上的壓力有多大。
不是沒有臣子勸他暫避突厥人的鋒芒,甚至有不少人也如李靖一般,提議如漢朝一般對突厥人和親。行緩兵之計,等到將來統一中原之後,再與突厥人較量。
陳克復考慮良久。最後還是不肯避讓。眼下的統葉護可汗只怕比當初的始畢可汗更加的意氣風發。自信無比。此時的退讓,只會被他認為是軟弱可欺。
望著勾柱山綿綿群峰。陳克復感嘆道:“河東之形勢,最為完固。關中而外,吾必首及夫河東。蓋語其東,則太行為之屏障,其西,則大河為之襟帶,於北,則大漠、陰山為之外蔽,而勾注、雁門為之內險,於南,則首陽、底柱、析城、王屋諸山濱河而錯峙,又南則孟津、潼關皆吾門戶也。汾、澮縈流於右,漳、沁包絡於左,則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轉輸矣。且夫越臨晉、泊龍門,則涇渭之間可折棰而下也;出天井、下壺關,邯鄲、井陘而東,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勢,必有取於河東也。”
李靖點頭道:“陛下所言極是,河東乃整個北方之樞紐。河東的這種地位得益於它在關中、河南與河北三者之間俯瞰三面的高峻地勢。河東外有太行山、呂梁山及王屋、析城、中條等山構成其外圍屏障,西面還有黃河環繞;內有恆山、五臺山、管涔山、系舟山、太嶽山、雲中山、霍山、稷王山等山交錯分佈,構成其內圈險要;汾河、漳河、滹沱河、桑乾河等河流流向不同的方向。河流在山地之間沖積,形成了一系列珠狀盆地。”
“太行八陘為河東與河北、河南之間往來的重要通道。河東的西部則有管涔山、呂梁山等層巒疊嶂,西南方有黃河渡口蒲津,是河東與關中之間往來必經之路。河東的山河形勢使得河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