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鄉村,不斷革命——侯雋在甘肅省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代表大會上的講話》,《甘肅日報》,1975年7月9日。
我堅決回答:從下鄉那天起,我就不打算當文學家了……難道辦民校、革命文化站、寫宣傳毛澤東思想的材料都不重要,只有寫小說重要嗎?侯雋:《我們決不上中國赫魯曉夫的當》,《人民日報》,1967年6月23日。
雖然與周揚原話可能有些出入,但大意恐怕不差。周揚對上山下鄉運動的理解,基本上遵循了劉少奇1957年動員城市中小學畢業生下鄉務農時一系列講話的精神——他們期望透過這一運動培養出一些人才。周揚畢竟是文人,劉少奇所想的人才,更多的是縣長、省長、中央委員,是幹部,周揚想到的,則是文學家,是學者。他們的想法,與毛澤東當時所要培養的革命接班人相比,是有些“不對味”。事實上,這作為解決城市剩餘人口的一項迫不得已的措施,固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再進一步,說到期望知青成為什麼樣的人,則只好憑自己的理解和想像,其實誰都心中無數。
侯雋名聲大噪是在“###”期間,她的活動與知識青年的上山下鄉運動相終始,能做到這點的知青典型只有她和邢燕子兩人。1976年她曾被中央任命為國務院知青領導小組副組長。她說過很多過頭話,但也向上級反映過知青的不少真實情況,併為他們奔走呼籲。無論如何,她的名字已經與那個時代,與“知青”二字聯絡在一起,從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