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疏忽大意!”
見宋濂如此,張希孟自然是無話可說,你願意辛苦流汗,我又何必攔著!
基本上這個修史,是接下來張希孟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
秦漢,隋唐,趙宋。
這是他需要著重負責的地方,有哪些得與失,有什麼經驗教訓,對整個華夏,又有什麼貢獻……
修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修史不是破案子,不是尋找絕對的真相,既然沾上了一個修字,就要有所取捨。
而做出取捨的標準,就是一個人秉持的史觀。
儒家修史就是典型,他們喜歡以道德作為評判標準,如果有什麼不符合他們觀念的人和事情,就要進行“修理”。
一個名聲敗壞的奸賊,哪怕做了好事,那也是居心不良。一個好人,做了壞事,那也是情非得已,可以原諒。
張希孟這一次修史,他希望秉承一種多談政務,從利益角度出發,看看這些策略對誰有利,從而揭示背後的用意……張希孟很希望能把這一套東西,教給所有讀書人,讓大傢伙掌握一柄神器,捏住破解浩瀚史冊的鑰匙。
一部鴻篇鉅製,一份良苦用心,今後大明會走向何方,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這本書修的如何?
張希孟並不敢怠慢,就在他忙碌的時候,朱元璋竟然主動登門,前來檢視。
張希孟,宋濂,還有幾位文臣都過來迎接。
“主公,千頭萬緒,還沒有理出大概,如果主公著急,臣可以把先前擬定的大綱交給陛下。”
朱元璋心不在焉,隨口道:“不忙,不忙!”
他轉了轉,明顯是有心事,張希孟也不好直接問,好在老朱不是存事不說的人。
他轉了一圈下來,就跟張希孟道:“先生,這一次攻克大都,又奪取上都,可是拿到了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張希孟下意識搖頭,“確實是從倉庫裡搜到了一些玉印,但未必是那塊傳國玉璽。”
聽到這裡,老朱頓時皺起眉頭,“莫非說傳國玉璽,不在元朝?”
這時候翰林學士宋濂就說道:“陛下,據臣所知,早在宋哲宗時候,就有人認為所謂玉璽是假的,無奈大宋朝廷認準了,後來這塊玉璽在靖康年間,流落到了金國。後來元廷倒是從民間購得了一塊玉璽,但多半也是偽造的。”
宋濂斟酌道:“歷經這麼多年,戰亂不斷,改朝換代,玉璽或早就流失,已經見不到真的了。”
一聽這話,老朱臉黑了,忍不住道:“那,那就找不到嗎?”
宋濂無奈搖頭。
老朱越發懊惱起來,“這麼說,咱沒有傳國玉璽,就只能當個白版皇帝?那可是要被嘲笑的!”
自從秦始皇開始,玉璽傳國,早就成了歷代皇帝的象徵。拿不到傳國玉璽,那就不是正統,只能被稱作白版天子。
本來朱元璋在應天登基,並沒有在乎這個,他覺得打下了大都,自然拿回了玉璽。
可等著明軍入大都,玉璽沒找到。
攻入上都,玉璽也沒找到。
藍玉俘虜了鐵鍋皇帝,朱元璋也派人問了,還是沒有。
這下子好了,玉璽找不到,就只能當白版天子,被人嘲笑,老朱頗為懊惱……歷史上的朱元璋就挺為這事操心的,玉璽找不到,乾脆一口氣摳了十七個玉璽,質量不夠,數量來湊。
如今玉璽找不到,老朱自然來張希孟這裡想辦法。
宋濂見天子沉著臉,心中不悅,便試著道:“陛下,如果非要找出玉璽,其實也有個辦法!”
“什麼辦法?”朱元璋急著問道。
“就是找個士卒或者農夫,捧著玉璽,獻給陛下。”
朱元璋哂笑道:“他說是就是,誰會相信?”
宋濂輕咳道:“其實吧,這種事情不少,關鍵就是看有沒有足夠份量的人站出來,替這塊玉璽作證!”
朱元璋眉頭一皺,似乎明白了什麼意思,他下意識看向張希孟,眼睛冒光了。
宋濂賠笑道:“陛下,張相學究天人,為當世少有。如果張相願意帶頭辨認,承認玉璽,似乎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張希孟都是微微吃驚,真沒有想到,自己居然還有這個份量,能夠確定玉璽的真假!還真是好大一張臉!
“果然還要看先生的!”朱元璋如釋重負道。
張希孟翻了翻眼皮,如果他真的這麼幹了,認可一塊破石頭是傳國玉璽,肯定會落下笑柄的,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