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百七十八章 傳國玉璽

伴隨著鐵鍋皇帝被俘,除了少數漏網之魚,還有些被斬殺的倒黴蛋,元廷的心臟已經被掃蕩一空。

這個感覺有點像搜山檢海抓到了趙九妹,雖然還有些軍事首領在,比如王保保……但是大元朝的框架已經散了,無可救藥了。

再說得直白一點,大元朝亡了!

確確實實亡國了。

上一次雖然光復大都,但是大明上下,只是慶祝光復燕雲故地。

道理也很簡單,雖然攻入大都的那一刻,就意味著大元朝已經是一個死人了。只是一個人死了尚且需要吹吹打打,風光大葬,更何況是一個國家?

沒有辦個像樣的葬禮,總歸是不行的。

而伴隨著元廷皇帝,皇后,儲君,悉數落網,終於有了給大元朝辦葬禮的前提條件了。

朱文正又從上都開平城送來了足足二十車的資料。

悉數交給了張希孟。

拿到這些資料之後,張希孟也無可奈何了。

雖然靠著惡補,張希孟看了不少書,算是有了點學問基礎,但是這些蒙古文件,以八思巴文為主,張希孟根本看不明白。他只能下令宋濂為首的翰林院進行整理翻譯。

“我已經向主公請旨,正式成立國史館,由我負責,不光是修元史,還要修一部從秦漢到宋元的通史。”

“通史?類似史記那種!”宋濂大驚失色,“張相,這可是一部鴻篇鉅製啊!到底怎麼修,您可有眉目了?”

張希孟笑道:“大約就是秉承我之前的看法。從華夏的興衰寫起,總結歷史規律,繼往開來。”

宋濂略思忖,就問道:“張相,那,那你準備怎麼寫秦朝?”

張希孟笑道:“秦朝算是這段時間的開端,寫起來自然不容易。而且過去多少年,都是以暴秦呼之。我以為如此看秦朝,十分不公允。”

宋濂思忖了片刻,探身問道:“張相。能不能多透露一些,您打算怎麼總結秦朝?”

“自然是統治方式的創新,廢掉分封,以郡縣治國。結束貴族治理地方,轉而用官吏治國……把天下視作一體,天子直接透過百官,掌控每一個百姓……尤其奠定今後幾千年的格局。單從這一點來看,秦朝開天闢地,有首倡之功。而漢朝承襲秦制,不但接住了,而且還發揚光大,功勞更大。秦漢為華夏之興,盛唐代表一個頂點,而自安史之亂以後,就是華夏之衰。一步一步,走到了崖山。”

宋濂耐心聽著,不停思索、

很多觀點張希孟早就說過了,但是說過了不代表就管用。

人亡政息,沒有什麼是不能推翻的。

可一旦變成史冊,寫成通史,那就足以影響後世幾千年。

史記過去了那麼久,依舊有許多人研讀,視為圭臬,就是最好的明證。

而張希孟這一次主持修史,很可能修一部比史記還要龐大精深的鴻篇鉅製!

這部史書一成,必定會成為天下讀書人的必讀之物。

假以時日,史書的觀點就會沉積成華夏子民的共同意識,從而影響千年,甚至更久。

宋濂稍微想了想,就覺得熱血沸騰,“張相,我,我斗膽懇請,讓我追隨張相修史吧!”宋濂很感慨道:“這些年來,我都是一個文人,並不太善於當官。如今一把年紀,自問還是一事無成,若是能為了這部史冊盡心竭力,就算是死,也能瞑目了。”

張希孟笑了笑,“宋學士,我身邊的確是缺少修史之人,咱們配合了這麼多年,也是珠聯璧合,自然是無話可說。但是有關元史和蒙古史的部分,我的意思是咱們能不能找幾個當事人,讓他們協助修史!”

宋濂笑道:“張相不是早就讓這些人寫回憶錄了,咱們參考一些他們的東西,也算是利用他們了。”

張希孟一笑,他已經猜到了宋濂的意思,忍不住笑道:“我是想在國史館裡,專門召集一批人,讓他們負責元史部分。”

宋濂略微發怔,就說道:“張相,心胸開闊,海納百川,自然是好的。只是我擔心他們久而久之,不免擦胭脂抹粉,違背了我們修史的初衷啊!”

張希孟笑著點頭,“確實,所以我希望讓那些經過改造,能夠確實認識到問題的人,來參與寫作。他們經歷亡國之痛,讓他們寫起來,估計下手會更狠也說不準!”

明末的那批文人不就是這樣,不但深刻反思,還在修明史的時候,不遺餘力地黑大明朝。

宋濂還是將信將疑,“不管怎麼說,我以為都要仔細審閱,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