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

張希孟這些日子幾乎每天都要到老朱這邊,主要是給朱元璋提供一些建議,或者給他找點當年的檔案。

人的記憶總是會發生偏差的,甚至是出現自我修改,而且通常情況下,會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改變。

這就是很多時候,看回憶錄,或者當事人口述歷史,並不可靠的原因。

一個八九十歲的老人,回憶幾十年前的事情,如果不參考當時的記錄,互相印證比較,大概是會出現嚴重偏差,甚至是南轅北轍。

雖然老朱還沒有糊塗,前後相差還不到二十年,但也急需有人指證。

好玩的是,有時候張希孟說了,老朱也不信,兩個人還會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幸運的是張希孟這些年,留了太多的底稿,甚至連老朱第一次練書法的字都捏在手裡。

這種爭吵,通常都是以張希孟拿出真憑實據而告終。

老朱鬱悶了不是一天兩天,可今天的朱元璋不一樣,他很高興,甚至有點雀躍,讓兒子打臉老爹,絕對是好戲,尤其是發生在張希孟身上,那就更值得期待了。

朱元璋強忍著直接攤牌的衝動,而是循循善誘道:“張先生,咱一直在想,都好幾年了,一直嚷嚷著財政缺口巨大,年年入不敷出……你說說,是不是咱們當初沒有想明白,給子孫留禍?”

張希孟微微一笑,“主公,你現在才知道啊?”

老朱一陣愕然,什麼意思?

“張先生,莫非你早就知道了?”

張希孟道:“不光知道,我還授意門下省釋出研究專案,弄清楚人口、土地、田賦之間的關係,只是我不太清楚這專案被誰爭取過去了,也不知道有沒有成果……如果主公想知道,可以詢問一下。”

老朱微微沉吟,這麼說,這個研究還是張先生布置的,只是他不清楚,專案落到了復旦學堂,還讓他自己兒子得去了……

想到這裡,朱元璋忍不住有些喪氣,看起來想讓他出個大丑是辦不到了。

老朱思忖少許,問道:“先生以為,這個問題在哪?”

“自然是人口增長了。”

張希孟沉聲道:“根據我的瞭解,現在各地人口都在膨脹……其中淮西淮東,平均每家的孩子,超過七個。數量過十的也不在少數。山東、河南、湖廣等地稍微好一點,但數量也不少。基本上越早納入版圖,生育的人數就越多。現在只有河北、陝西、甘肅等地,尚有大面積的空地。像河南,當初說是十不存一,現在也差不多恢復到了原來的六成以上……只等著這一批年輕人,成婚之後,生兒育女,再有十年,估計就會超過元廷治下的人數。”

張希孟對這些事情,那是如數家珍,非常清楚。

可以這麼說,人口恢復的能力,是超出了張希孟預期的。

這事情固然是好事,人多力量大,可人多意味著消耗的資源就多,競爭就激烈,管理起來,難度也更大。

這也是張希孟決心辭相著書的原因,他是希望找到未來的出路,不然這麼下去,大明的未來可不會太好。

老朱低頭沉吟,他已經沒有多少看熱鬧的心,反而凝重起來,低聲道:“先生,那你看田賦會怎麼樣?”

張希孟稍微思忖,就說道:“田賦只怕是要減少很多了,接下來就算重新主持一個分田,也不能用梯次稅率,只能採取固定稅率,南北的情況,稍微不同,稅率多少,還要最後確定才行。我的預估,最終大明的田賦,能穩定在兩千五百萬貫,到三千萬貫之間。也就是說,還不足現在的六成。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缺口,很快就會落到我們的頭上。”

張希孟嘆道:“當年採取梯次稅率,一來是想多收點錢糧,二來是抑制大戶,透過稅收,達到平均土地的目的。現在看來,人口的增加,已經不允許我們這麼做了。總而言之,接下來的大明朝,需要在財稅上面,做出巨大的調整。說白了,一定要充實國庫,要讓戶部能夠運轉下去。”

“李善長雖然也懂得理財,但是他的思路不行,解決不了冒出來的新問題。必須換人才行。當然了,接下來該怎麼辦,需要如何調整,還需要詳細的調查,需要上上下下,展開一場大討論。從朝廷到各地布政使,田賦,商稅,都要全盤討論,最終拿出個方案。財稅關乎一國盛衰,不論哪一朝,由盛而衰,都是栽在了財政上面,我們必須慎之又慎。”

……

面對張希孟的這一番論斷,朱元璋已經徹底息了看熱鬧的心了。

他才是這個天下的主人,面對這麼大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