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開封四十五里的黃河北岸,有一座名曰陳橋的小鎮,鎮中有座東嶽廟,廟中有棵盤根錯節、樹身傾斜的千年古槐。槐下矗立著兩通石碑,一通碑面上鐫刻著“繫馬槐”,一通碑面上鐫刻著“宋太祖黃袍加身處”。據說,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後周政權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後周世宗柴榮駕崩後,年方七歲的太子柴宗訓登基;剛剛十八歲的小符太后垂簾聽政。這娘倆對國家大事一竅不通,全靠一幫文武大臣輔佐朝政。

周恭帝即位不久,適逢元旦,宮中正舉行盛宴,忽然接到邊關緊急報警,聲稱北漢與契丹聯合興兵入侵,來勢兇猛。小皇帝和小符太后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宰相範質決定派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領兵禦敵。

趙匡胤是後周的開國元勳。此人方面大耳,濃眉虎眼,身材魁梧,氣宇軒昂,當年追隨周太祖、周世宗父子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知人善任,恩威並濟,手下猛將如雲,謀士如雨,在軍隊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如今,他剛步入中年,就擔任了護衛京師的禁軍統帥,這次接到聖旨,不敢怠慢,大年初三就率領大軍出發。

當晚,大軍來到陳橋鎮。這個小鎮是個驛站,是過往官員歇腳、傳遞公文換馬的地方。趙匡胤忽然下令停止前進,就地安營紮寨。

他把帥帳安置在東嶽廟大殿內,便騎上那匹隨他出生入死、身經百戰的棗紅馬,到營盤巡視,十萬大軍秩序井然,軍容雄壯。將士披堅執銳,枕戈待旦。

趙匡胤回到東嶽廟,天色已亮,一輪紅日冉冉從東方升起,朝霞似火,萬物生輝。他觸景生情,驀地想起當年落魄時,憧憬未來,吟了一首《詠初日》的詩:

欲出未出光辣撻,

千山萬山如火發。

須臾走向天上來,

趕卻殘星和殘月。

詩言志,歌詠懷。今天,黑夜再也擋不住“太陽”的光輝,趕走“殘星和殘月”的時機到了。他穩了穩神,把戰馬系在殿前的大槐樹上,吩咐侍衛在大殿擺宴飲酒。

趙匡胤自斟自飲,擺出一副閒雲野鶴的姿態。什麼強敵壓境、軍情危急,什麼三軍統帥、肩負重任,全拋到九霄雲外。從清晨喝到深夜,直喝得醺醺大醉,酣然入夢。

主帥悠哉遊哉,他的幾個貼身謀士、心腹大將卻忙得不可開交。趙普是趙匡胤的心腹; 羽扇綸巾,是個搖鵝毛扇的角色。一大早就挨營串,向將士煽風點火,說他夜觀天象,帝星昏暗無光,忽然東嶽廟大槐樹下金光四射,一條赤龍騰空而起,尾巴一甩就把帝星掃出蒼穹。看來趙點檢是真龍天子下凡,上應天命,下順民心。這番話一傳十,十傳百,軍心浮動,人人思變; 都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又要改朝換代了!”

這時,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也把諸將召集到自己軍帳中,說:“現在朝中皇帝年幼無知,宰相懦弱無能,外有強敵壓境,內部危機四伏,我看後周的氣數不長了。”

諸將都是一幫不甘寂寞的風雲人物,他們早已看出政局不穩,只是憋在心裡不敢說罷了。既然趙匡義捅破了這層紙,便肆無忌憚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我們馳騁疆場,馬革裹屍,可是並沒有得到應有的獎賞。現在又讓去拼死拼活打仗,還有啥意思呢?”有的說:“中原鹿正肥,我們如果不動手,別人也會動手!”還有的說:“我們佔天時、地利、人和,真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趙匡義見火候已到,便揭了蓋,說:“方今天下未定,皇帝輪流做,今天到我家。我哥哥素有救世濟民之志,安邦定國之才,登高一呼,應者雲集。要是我們能擁戴他稱孤道寡,諸位便都是開國元勳,可永享富貴。”

諸將都是趙氏兄弟的鐵哥們,哪有不樂意的?一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齊聲道:“我們忠心擁戴趙點檢做天子。”

趙匡義一躍而起,拔出寶劍劈掉案角,厲聲說:“兵貴神速,說幹就幹。如有二心者,當如此案!”

“幹!”大家齊聲響應,歃血為盟、對天起誓後,便分頭佈置去了。

外面鬧得天翻地覆,廟內卻像世外桃源。大殿內燈火通明,如同白晝。趙匡胤和衣而臥,鼾聲如雷。殿外,侍衛林立,戒備森嚴。

黎明時分,趙匡義、趙普帶領一群將士劍拔弩張,殺氣騰騰闖進山門,奇怪的是,沒有一個侍衛上前阻攔。

趙普率眾來到院中,指著殿前的大槐樹說:“這就是金龍飛天之處。”

眾人抬頭觀看,大樹枝幹挺拔,直插天際,好像一根擎天大柱。樹下的棗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