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禮人姓名。在黃紙禮單的正中是大字書寫的受禮人姓名。

安德海,倨傲自負的總管大人,被皇上賦予極高的權力來決定禮品是否合時宜。於是,在皇宮裡,與安德海的交情被視為最需要盡心經營的、最有價值的。接受禮品的皇室人員不喜歡禮品,這就意味著對送禮者的不滿。因此人們千方百計避免禮品被拒之門外,或者最終被安德海拒收,那樣是一樁極其有失顏面的事。在小太監高聲通報之後,總管大人就出來仔細審視全部禮品以及整隊送禮人馬。

通常他會用鼻子一哼“嗯”,然後說:“這東西不太好啊!怎麼上貢呀!”

這時,負責送禮的官員會馬上接過話:“不好意思,差點忘了,總督大人希望他的好朋友安德海大人沒有忘記他!這是他讓小的們送給大人的茶水錢,不成敬意,請您笑納。由於不清楚您的喜好,所以沒有給您備茶葉。請您自己,不,當然不必勞您大駕,請您打發手下給您買點喜歡的茶喝。”

這時候,“茶水錢”的數額高達兩萬兩銀子,所以被做成五十兩一錠的銀錠。如果摺合美元的話,將近一萬四千元!安德海的態度因此發生轉變,認為禮品是合適的。之後,安德海會把收下的禮品帶給收禮人——皇帝、皇后、皇子或者皇族的公主,而到時候,他可能會哼著鼻子,說這種禮品根本不配送給皇室貴族。如果安德海確實認為禮品合適,或者送禮人比較有地位。他也許會這樣說:“這些東西是不太合適,不過那碩大的花瓶可以賞給宮女用,那架鐘也可以放在衛士的屋裡,至於那些珠寶大概小妃子們會比較喜歡。”

九、至尊的皇太子(2)

對於安德海的鑑別能力,從皇帝、皇后到公主一致絕對信任,都會聽從他的建議一一收下禮品。之後,安德海便把收到的“茶水錢”存進銀行。京城好幾家銀行都與安德海有往來,每一家銀行都不遺餘力地討好他,給他最優惠的利息。毋庸置疑,他是銀行最大的儲戶,可以想象,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禮物來到紫禁城門外。何況,除此之外守財奴安德海還有不少斂財之道。他天生善於辨別命運的敲門聲,總能不失時機地收斂錢財。

有時候,會出現一種情況——送禮人的“茶水錢”給得不夠,而收禮人可能又對禮品比較滿意。這時候安德海一般會這樣說:“皇上,這禮品可不太好!沒有什麼品位,而且不值幾個錢。看來,這位送禮的人並非真正關心皇上,僅僅是出於禮節認為不送不行。我得讓他的下人們自己把這東西帶回去!”

如此這般,負責送禮的官員因為帶來的禮品遭到拒收而面子掃地,只好無比沮喪地退出,而且一般都會“忘了”提醒安德海他是收過“茶水錢”的。從道理上來說,由於禮品被拒收可以理所應當地要回來。然而,人們通常都“忘了”。有心機的官員是在心裡籌劃著下一次進貢時,應該給安德海準備兩倍甚至三倍的“茶水錢”。

有時候,還有一種情況——準備好的禮品根本沒有到達安德海面前,甚至都沒能進入紫禁城。原因在於守衛的兩位太監的“茶水費”價格遠遠高於四百兩銀子,沒有人想象得出什麼樣的茶葉有那樣昂貴的價格。面對不滿意的“茶水錢”,他們並不會直接明說,而是讓禮品出現點意外。比如說,讓一對精美花瓶中的一個不小心摔破。誰能說這事不是一個意外呢?又有誰敢把剩下的那單個的花瓶再送給皇上或者皇后、公主呢?當然不可能。所以,負責送禮的人只有沮喪而惶恐地打道回府。他們恨透了那些貪得無厭的太監,當然,他們從此變得更會辦事了,知道帶更多的“茶水錢”再次進貢。

這時候,李蓮英憑藉自己的努力,在自己苦心經營的階梯上一步一步往上爬著。他親眼目睹了安德海收受的“茶水錢”。當農民和做鞋匠的經歷讓他格外清楚金錢的意義。他能夠精確地計算出銀子與美元、英鎊之間的兌換值。由於安德海與皇帝很親近,因此有機會在皇帝寶座前說一些很有分量的話。這個不斷接受大筆錢財的總管,完全就是一個大富豪。

所有一切全被李蓮英看在眼中。這些增加了他想要取代安德海的慾望,他決心讓自己真真實實地坐在太監總管的位置上。

安德海有沒有可能意識到李蓮英的野心呢?完全沒有。不然的話李蓮英怎麼可能在有生之年實現自己的野心。也許,安德海沒有注意到,當他把送禮的大人物口袋裡的錢像變魔術一樣佔為己有時,那個太監的眼裡放出貪婪的目光。或許他已經注意到了,因此還扔了一錠五十兩的銀子給他,彷彿一個叫花子把一根啃得精光的骨頭扔給一條餓狗。李蓮英一邊低聲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