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與蒙古兵正面交戰的實力,不過現在虜兵是在撤退,回師戀戰的可能性極低。以一部分精銳部隊在後追擊,抄掠蒙古少數殿後部隊的實力還是有的。
尤其這些虜兵後隊裡,往往攜帶大批輜重,行動速度固然上不去,也沒法維持陣列,戰鬥力很成問題。打了他們,還有東西可搶,部隊的戰鬥意志比保衛京師強的多。蒙古人歸鄉心切,殿後的部隊被官軍衝了幾次之後,就有些亂了陣腳,結果終京師保衛前後,反倒是這段時間的斬首最多,死傷也最重。
百姓們倒不會因為韃子退了,就馬上返回家園,在確定戰爭結束前,還是躲在城裡最安全。不過不管怎麼樣,只一想到虜賊退了,百姓們的情緒還是不錯,於朝廷方面,也可以宣稱,這是一次大捷。
可是到了廟堂這個高度,並沒有多少人是真正高興的,除了嘉靖以外,沒幾個人知道這次虜賊的退兵是因為用了盤外招。對於虜賊退兵的原因,大佬們反倒是猜不透,一時間朝廷裡眾說紛紜。有些訊息靈通的,知道虜賊內部出了問題,似乎是有人對博迪汗頗有些不滿,還有人聽說是袞必裡克酋戰勝了科爾沁人,入侵博迪的領地,逼的他回師去救。
由於原因搞不清,應對手段,也就說不上有多積極。幾位閣臣都是沉穩之人,再者武宗時代武人的功勞太大,地位也高,這些問題也是共識。是以文官們都很有默契的選擇壓制著武人,不讓他們獲取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