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的。可是……可是這兵部的老爺們胃口太大,到現在,也沒個訊息,俺聽說您是京裡第一有辦法的,求您多幫忙吧。俺知道,這京裡的東西貴,鄉下人,也拿不出啥,一點小心意,您請笑納。”
禮單上的東西倒是不少,不過除了一些綢緞勉強算是值錢東西外,其他的竟是上好的豬肉、羊肉、松雞甚至還有二百多斤蔬菜和二百多斤精米,確實只能算一點小心意。張寅還滿臉得意的說著
“俺們鄉下人送禮,最講一個實惠,眼下虜賊圍城,最缺的就是糧食。這東西解餓,是好東西啊。我知道您家人口多,糧食送的可能還少,不過沒關係,小的就住在連升老店,您老這糧食不夠吃,派個人去說一聲,小人立刻就給您送來。俺是做武將的,有的是氣力,能扛能搬,不怕吃苦。您家裡有什麼活,只管吩咐,泥水木工,小人都會的。”
“有心了。不過這些禮物,你還是拿回去吧。等到虜賊退了,該議的功,肯定會議,萬歲不會薄待一個功臣。你若是送禮,我可要翻臉了。”
兩人推辭了一番,最後張寅只好讓人把這些重禮都抬出去,走到門口時,還不住的給楊承祖磕頭行禮,連聲稱讚著清官。等到人送走了,楊承祖搖了搖頭“蠢材,怪不得官職升不上去,拿這些東西當孝敬,不被兵部的人罵出去,也算命好。”
張寅等出了街口,臉上的神情也漸漸恢復了平常,不過他生的面善,不管什麼表情,都讓人感覺是在笑。“楊承祖,果然是個貪財如命的,見送的禮少,就直接扔了出來。這樣的人,格局有限,不足為患,看來還是我多慮了。”
見路上,百姓們的表情大多正常,並未因為大兵圍城而有驚惶之色,各糧行之前,也聽不到多少抱怨聲。他只好暗自的嘆了口氣:看來這次在京師,怕是難有什麼作為。不過能把大明的眼光吸引在草原上,就可以算做成功,而自己這次的禮,不知道能換來什麼前程。
兩日之後,不知是哪個地方最先流出的訊息,但是這個訊息很快就傳遍了京師各處:蒙古大軍退了!
這個訊息剛剛傳開時,朝廷上的諸公只當是北虜使的什麼詐術,依舊下令堅守不出,不得浪戰不許追擊。這也是之前採取收縮戰術的惡果,導致對於蒙古人的軍情並不掌握,沒法做出判斷。
不過想搶功勞的人還是有,出城去找人頭的越來越多,傳來的軍情也就多了,虜賊確實在撤退。等到了中午的時候,朝廷方面的情報,也漸漸詳細起來。似乎是北虜內部出了什麼分歧,有幾路人馬拔營起寨返回草原,還有一些部落改去抄掠其他地方,不繼續在京師附近徘徊。
這些遊牧部落的紀律性,遠不能與明朝這種農耕文明國家相比,大汗的權威,完全是靠所擁有的武力強行樹立起來。像是這次十萬鐵騎攻破古北口,一方面是過冬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大板升城的初步完成,為博迪的部落增加的影響力。
可是眼下頓兵于堅城之下,面對高牆厚壁,破城是連想都不要想了。想要和大明談,但是大明擺出的態度完全是有本事你就來打,就是打不過你也不和你談。這些部落頭人可不想再耗下去,大家是來發財的,不是來耗時間的,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去找別的地方發財。
京師城外的虜賊越來越少,而大明軍隊屢敗屢戰,勢頭不減,反正城內有那麼多難民,軍官想找人補兵也相對容易,於是打的很是積極。
兩下比較,蒙古人實際上才是真正的死不起人,這種拼消耗並不符合蒙古人利益,等到京師附近終於出現第一隊勤王之師時,這些蒙古人拔營回師,也就在情理之中。
乾清宮內,內閣與皇帝共同發出命令,京營各部並班軍嚴守駐地,不得輕易追擊。命九邊諸軍,於防地痛擊虜賊,使其片馬不得北歸。在這個命令釋出之後不久,大明內部的自我整肅也全面開始。這時正值秋季,風起,葉落!
第六百五十五章秋後算帳
雖然天子及內閣有令不許進攻,只讓九邊諸軍於自己的防區進行堵截,但在操作層面上,確定了韃子撤退的訊息後,大明軍隊反擊就已經正式開始。想要立功的軍頭,想要搞錢的兵弁,乃至於勳貴手上控制的私兵,都開始了名為獵虜賊換賞金的遊戲。
北虜圍城期間,於京師周邊抄掠,發了個盆滿缽滿,也把京師裡權貴的產業禍害了個遍,兩邊的樑子其實結的很大。如果是蒙古勢大,這種樑子也就算了,打落牙齒和血吞而已。可是現在虜賊既然已經要撤退,這種時候,自然是有仇報仇,有冤報冤,能搶回多少是多少。
雖然他們不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