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邊區部隊計有1個旅、10個團、10個保安隊、1個獨立營,總兵力有1。5萬餘人。
1939年,根據形勢的需要,中共中央軍委對邊區部隊進行了調整。7月,八路軍總部炮兵團撥歸留守兵團建制,隨後與鄜甘獨立營合編為留守兵團直屬特務團。8月,成立關中警備司令部。
10月,第359旅奉命率第717、第718團由晉察冀邊區返回陝甘寧邊區,接替綏德警備區防務,並歸留守兵團指揮。
12月,以綏德警備司令部為基礎,成立警備第1旅司令部,下轄警備第3團、警備第8團,調防關中地區。1940年2月,警備第6團拔歸第120師指揮。4月,第359旅雁北支隊和第4支隊先後到達陝甘寧邊區歸建。
10月,第719團亦抵達陝甘寧邊區歸建。至1940年底,留守兵團部隊計有第385旅、第359旅、警備第1旅及警備第1、第4、第5團及特務團、騎兵團,連同保安司令部所屬備部隊,總兵力3。1萬餘人,長短槍1。5萬餘支,輕重機槍1077挺,迫擊炮17門。
1937年12月,留守兵團成立後,召開了第一次兵團首長會議。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林伯渠等中央領導親自出席了會議。毛澤東還在會上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指出:軍隊是根據地賴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武裝力量,要把留守任務看得同前線抗日救國一樣重要,使留守兵團儘快走上正規化建軍的道路。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提出以“加強戰鬥準備”、“部隊正規化建設”、“統一戰線工作”、“提高部隊紀律,緊密與人民團結”作為兵團的主要工作。'蕭勁光:《留守兵團五年來工作總結》(1942年7月28日)。'
1938年12月,留守兵團和保安部隊第一次中國共產黨代表大會,確立留守兵團的工作方針是:“在備戰的姿態下,加緊部隊的訓練,提高部隊的戰鬥力,加緊生產,克服困難,以準備粉碎敵人的進攻,並把部隊變成戰鬥的學校與集體生產的場所,把每個戰士變成抗日的優秀幹部,是保證今後戰鬥任務完成的重要條件。”'《陝甘寧解放區抗日戰爭史》(初稿),第51頁。'
從此,留守兵團在政治建軍的道路上,向著部隊革命化正規化建設邁進。
(一)留守兵團的政治建設
留守兵團成立後,在兵團首長及兵團黨代表會議中,都強調了以黨的政治思想工作為中心。在部隊中建立了經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制度,規定了政治教育內容,適時地進行時事政策和黨的方針政策的教育,結合部隊的思想實際,及時糾正錯誤思想。留守兵團各部隊營以上幹部,普遍組織了政治學習小組,並選送幹部進入中共中央舉辦的學校學習。
1940年,留守兵團開辦了兵團軍政訓練班,分批調集兵團營以上軍政幹部在職學習,施以較系統的軍事政治理論教育。對連以下幹部戰士主要是加強時事與政策教育,普遍掃除文盲。為促進部隊的文化學習,留守兵團政治部提出了學習文化的具體要求:幹部識字要在2000字以上,戰士識字在要500字以上。經過幾年學習,留守兵團幹部戰士的文化水平都有了較大的提高。留守兵團還非常重視黨內教育,不斷加強連隊黨支部的建設,注意發揮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舉辦支部委員、支部書記訓練班,加強對黨員的教育,這對提高黨員質量、鞏固黨組織發揮了作用。留守兵團政治部還出版了《烽火報》和《烽火副刊》,創辦了烽火劇團,成立部隊藝術學校,用各種形式配合教育。
留守兵團透過不斷的政治思想教育,加強政治建設,提高了幹部戰士的馬列主義水平和階級覺悟,不斷清除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和作風,為部隊正規化建設和提高戰鬥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留守兵團的正規化建設
留守兵團在堅持政治建軍的根本方向的同時,十分重視部隊的正規化建設。在1937年12月第一次兵團首長會議上,根據毛澤東關於要使留守兵團儘快走上正規化建軍道路的指示,確定統一部隊建制,提出奠定部隊正規化基礎的口號,強調建立各種規章制度。此後,健全了指揮機關,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供給處、機要處,並召開各種業務會議,研究制定統一的規章制度。
1938年8月第二次兵團首長會議時,頒佈了建立正規軍隊制度各種草則,並開始試行。
1939年5月,在留守兵團軍事會議上,進一步頒佈了《內務條令》、《紀律條令》、《參謀工作條例》等。同時,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