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喜好情緒和心理傾向。工作興趣是推動人們積極主動工作的內在驅動力量。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有關專家研究證明,一個對本職工作有興趣的員工,其工作積極性高。在工作中,他的全部才能能發揮80%~90%;一個對本職工作缺乏興趣的員工,其工作積極性低。在工作中,他的全部才能只能發揮20%~30%。所以,比爾·蓋茨說:“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我們要完成組織交給工作任務,必須培養自身的工作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我們就會積極地、主動地去工作。
(3)端正工作態度
工作態度是行為主體對本職工作所持有的一種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和行為傾向。
不同的工作態度,有著不同的工作效果,也決定著不同的人生命運。下面的故事告訴我們的也是這樣的道理:
在一個建築工地上,有三個工人正在工作。這時,有人走過來問他們在幹什麼。甲工人回答:“我在砌磚頭。”乙工人回答:“我在蓋房子。”丙工人則充滿激情地說:“我正在建造一座雄偉的教堂。”
三個人的回答顯示了他們對工作的不同態度。甲工人顯示出他是為工作而工作;乙工人顯示出他是為生活而工作;丙工人則是為理想、為事業而工作。
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三個人不同的命運。若干年後,甲、乙工人依然是一個普通的建築工人,而丙工人則成了一位著名的建築師。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直接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還是盡力盡心,兢兢業業;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安於現狀,不求進取,還是努力創新,積極進取。
組織成員在進行自我管理時,如果發現自己的工作態度不端正,就要想辦法端正工作態度。
(4)培養積極的工作心理
有積極的心理狀態,才有積極的人生。有位秀才進京趕考,住在客店裡。考試前,他做了三個夢,第一個夢是夢到自己在牆上種白菜;第二個夢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還打傘;第三個夢是夢到跟心愛的姑娘同床共寢,但卻背對著背,誰也不理誰。
這三個夢似乎有些深意。第二天秀才趕緊去找算命的解夢。算命的一聽,連拍大腿說:“你還是回家吧!你想想,高牆上種菜不是白費勁嗎?戴斗笠打雨傘不是多此一舉嗎?跟意中人躺在一張床上,卻背靠背,不是沒戲嗎?”
秀才一聽,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準備回家。店老闆非常奇怪,問:“不是明天才考試嗎,今天你怎麼就回鄉了?”
秀才如此這般說了一番,店老闆樂了,說:“我也會解夢。我倒覺得,你一定要留下來。你想想,牆上種菜不是高種(中)嗎?戴斗笠打傘不是說明你這次有備無患嗎?跟意中人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說明你翻身可得嗎?”
秀才一聽,覺得更有道理,於是精神振奮地參加考試,果然金榜題名。
要管得住自己:自我管理法(2)
從“杯子是半滿”到“杯子是半空”,表面上沒有什麼區別,卻反映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心態。心態決定狀態,狀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
培養積極的工作心態,需要有陽光思維。面對工作中的困難,不要被困難嚇住,要往好的方面去想。
愛迪生曾經嘗試用1200不同的材料做白熾燈泡的燈絲,都沒有成功。有人對他說“你已經失敗了1200次了。”可是愛迪生不這麼認為,他充滿自信地說:“我的成功就在於發現了1200種材料不適合做燈絲。”
這就是陽光思維。正是由於這種陽光思維,他繼續努力試驗,最終找到最適宜做燈泡的燈絲,獲得了成功。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任何一位組織成員,都應該把組織所提出的光輝的前景、理想的目標,當作自己的前景、目標來追求;都應該把組織所描繪的藍圖,當作自己的藍圖來描繪;都應該把組織所制定的計劃、措施,當作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來實施;都應該把組織所制定的規章制度,當作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來遵守。而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劉玉瑛:《關鍵在於落實》
第一道防線:誠實不欺法(1)
20世紀最成功的企業家傑克·韋爾奇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沒有警察,沒有監獄。我們必須以我們員工的誠實作為第一道防線。”轉引自:《贏:向傑克·韋爾奇學執行》,甘華鳴主編,中國物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