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7部分

後,他根據弗雷德里希·沃爾夫寫的一個很有意義的劇本拍攝了《群神會》,揭露了化學大托拉斯“法本”公司在戰爭中的罪行及其使用的手段。

斯拉丹·杜多夫這位1930年年輕一代中最有天資的導演,經歷長期流浪失業之後,重返影壇,拍攝了《每日的糧食》,敘述柏林陷落後幾年裡,一個家庭的生活逐日發生變化的情景。這部故事緊湊、表達有力、說服力強的影片獲得的成功,超過後來他那部雄心更大的《婦女的命運》。在戰後德發公司的產品中,還應該指出喬治·克拉侖那部情節奇特的《霍柴克》,還有埃裡希·恩格爾的《布盧姆事件》以及由托爾恩狄克導演的幾部剪輯紀錄片。

1950年之後,德發公司每年繼續生產15至20部高質量的影片。其中特別應該提到場面宏偉的《臺爾曼傳》,分為上、下兩集,由古爾特·梅切克導演,他用大量的資金追溯兩次大戰之間這位革命者及其祖國的歷史。

斯拉丹·杜多夫拍攝了他最佳的影片《戰勝黑夜》,這是一部敘述一個被德軍處死的反法西斯戰士的傳記片,根據古爾特·斯特恩夫婦編寫的一個傑出劇本拍攝(斯特恩夫婦也是馬丁·赫爾貝格導演的《受難的村莊》一片的編劇)。在他不幸意外身亡之前,還拍了一部諷刺喜劇片《科倫上尉》。

在年輕的導演中,應該提到康拉德·沃爾夫,他是戲劇家弗雷德里希·沃爾夫之子,在《莉西》這部以納粹上臺後最初幾年為背景的影片中表現出他個人的風格;後來他又在保加利亞拍攝了《群星》。

托爾恩狄克繼續製作了一系列傑出的剪輯紀錄片,這些紀錄片涉及歷史題材或是政治問題(如《通向頂峰的道路》、《條頓劍在行動》)。

德發公司還採取一項聰明的措施,與各國合作製片(如《悲慘世界》、《薩勒姆驅巫案》等)。尤里斯·伊文思也為德發公司導演了《友誼一定在全世界勝利》(與培利耶夫合作),接著又拍了《激流之歌》。

這位紀錄片大師以尼羅河、亞馬孫河、長江、剛果河、密蘇里河以及伏爾加河為題材,將來自全世界的資料片收集在一起(許多資料片都是專門為這部影片拍攝的),成功地創作了一首格調完全統一的真正現代交響曲。影片的最初段落有肖斯塔科維奇的音樂伴奏,達到了和《須德海》中最著名的片斷同樣典型性的完美程度。

捷克斯洛伐克

這個人民民主國家的電影業從1945年就被國有化,它以《罷工》一片榮獲戰後首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在這部影片中,斯捷克利以感人的簡明手法描述了1900年左近發生在波希米亞的工人鬥爭。大戰期間受英國紀錄學派薰陶的傑利·韋斯以拍攝《被強佔的邊界》一片而出名,這部影片表現蘇臺德區人民在慕尼黑協定之後的悲慘命運;韋斯導演的《新戰士站起來》尤其著名,該片是根據扎波託斯基總統的童年回憶拍攝的。擅長拍攝古裝片的奧塔卡·瓦夫拉,此時在《黎明前的戰鬥》中生動有力地描寫了布拉格的解放。阿爾夫·拉多克在《泰雷津集中營》一片中描寫希特勒死亡營中的慘狀,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感人影片。其他使人感興趣的影片是由馬丁·弗裡茨(《卡貝克的故事》)、米洛斯拉夫·齊坎、克雷希克(《良心》)、斯洛伐克人巴維爾·比埃利克等人導演的。

奧塔卡·瓦夫拉攝製了一部雄偉龐大的歷史三部曲《胡斯傳》,描寫約翰·胡斯①的一生。馬爾丁·弗裡茨在演員維利希的出色配合下拍了一部有趣的歷史喜劇片《皇帝的麵包師》。斯捷克利則把小說《女無產者安娜》搬上了銀幕。傑利·韋斯在《我的朋友法比安》、《捕狼陷阱》,尤其是《羅米歐、朱麗葉和黑暗》一片中充分發揮他的藝術才華,最後這部影片描寫在納粹屠殺時期一個悲慘的愛情故事,同克雷希克那部充滿激情的《最高原則先生》相似。①約翰·胡斯(1369—1415):捷克著名的宗教改革領袖。——譯者。

捷克斯洛伐克的電影在戰後動畫片方面佔世界第一位,但是它的故事片未能達到高水平,直到60年代初期,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現了一種在歐洲“新電影”中也許是最具有獨創的電影。

波蘭

波蘭在1945年之後電影業的恢復開始很為困難。在1938年的789家影院中,到了1944年只剩下5家還可放映影片。許多電影創作者不是死於戰場就是慘死在納粹的屠刀之下。在華沙這個比任何一個大城市破壞得更大的地方(甚至比廣島的破壞都大),沒有一個製片廠還能倖存。波蘭電影製片廠這家國營企業幾乎要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