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入口柔,一線喉。酒是好酒,可惜太烈,把徐天寶嗆的直咳嗽,李順延則爽朗地哈哈大笑

好不容易,徐天寶才止了咳嗽,說道:“李掌櫃,百年來,大盛魁一直都是做貿易,而不是做實業,這樣的買賣沒有自己的根基。另外,現在中華面臨三千年來未有的變局,中國要變,大盛魁也要變。”

李順延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徐天寶這才從懷裡掏出一張疊得整整齊齊地白紙,“對大盛魁的建議,我都寫在上面了。”

李順延接過紙,小心翼翼地展開一看,頓時覺得眼前一亮,大聲叫好,“徐兄弟,你真是大盛魁的貴人,要是這事成了,我給徐兄弟你入一份乾股。”

徐天寶笑了笑,說道:“大盛魁的規矩,不是之用山西人嗎?”

“改~當然要改。”李順延說道:“天義德已經改了鋪軌,我們大盛魁要是還死抱著祖宗規矩不放,那怎麼行?咱們山西人就是要敢為天下先。”

說罷,李順延又微微皺起了眉頭,說道:“徐兄弟,你的條子上寫的是不錯,可這發行鈔票,就得有本金作保。那咱們怎麼個發法妥當呢?是收入一兩銀子,就發一兩票子,還是~~?”

徐天寶說:“先發行小額的錢票,通行口內外。大額銀票來往不方便,大盛魁向蒙古牧民零星收貨的時候用不上。還是一吊兩吊一錢二錢的小額錢票最管用。咱們口內外各點都有分號,收兌也容易。錢票往來,以後要是遇上馬賊,一把火燒了,他們能搶著什麼?損失不過再印一點兒錢票就是!”

李順延深以為然

徐天寶又說:“一開始咱們謹慎一點,收入一兩銀子,就只發八錢,以後可以再慢慢增發。自收自兌,便利商旅。”

“好好好!”李順延連說三個好字,“要是真的按照您這個法子實施下去。大盛魁口內外的地位不可動搖矣!任何商家想擠進這個圈子,就得使用咱們的錢票,那就是在給咱們穩固地位。依靠咱們的實力,只要信用建立了,口內外錢、物、貨流通更暢。只怕咱們櫃上,光靠發行兌換這些錢票,就能抵得上現在的收入!這錢息可是坐在家裡落下來的啊!”

李順延聽得徐天寶開口閉口的咱們咱們,心裡很是舒服

其實說來,徐天寶與李順延相識純屬偶然,一開始也沒有要幫助大盛魁的意思。但是既然有緣遇到了,總不能就這麼眼睜睜地看著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商業鉅艦就此沉默。再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以後說不定自己還能借用大盛魁的財力和影響

秋風像一把巨大的掃帚,掃盡了道路兩旁高大楊樹上的葉子。寂寞空曠的原野上,一群群麻雀啄食著地裡收割後殘留的糧食。一條坑窪不平的官道伸向遠方,路靜人稀,毫無生氣。世道不太平啊,斷牆殘壁、墳圈子、野樹林,處處暗藏殺機,使人感到悲涼和恐怖。

官道上閃出了一行鏢車,前後三十餘輛,整齊有序地排成一列。頭車上插著兩面旗幟,一面上寫“京都會友鏢局”字樣,另有一面寫著“李堯臣”,分外醒目。鏢車旁有幾位騎著馬的鏢師,一位青年英俊的鏢師喝呼著:“師兄弟們聽著,前面要過密松林了,打起精神,遇有情況護住了鏢車。喊鏢趟子吧!”

“神鏢李護鏢車,李堯臣護鏢嘍!”鏢趟子喊起來了,聲音豁亮而悠長。

這隻車隊就是運送徐天寶那堆機器的鏢車,大刀劉德勝與大隊人馬押著大盛魁的貨物去了歸化城,年輕的李堯臣就負責這一小隊。

李堯臣是河北冀縣李家莊人。幼年正值清朝末年,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不安。當時他家鄉習武風氣很盛,這一則是為了保衛家鄉,二則是為了防身,一般人見面,總是操著濃重的鄉音問:“你熬過兩燈油麼?”

因為那時各村都有拳場,農閒時在場子裡練,農忙時就在油燈下練。熬過兩燈油就說明你下過功夫。李堯臣也熬過兩燈油,學的是太祖拳,在家鄉算是功夫不錯的了。光緒十六年,李堯臣剛十四歲,就背井離鄉跑到北京謀生,先是在荷包行學徒,四年後經人介紹,進了會友鏢局。那時,清王朝腐敗,社會動盪,交通郵政又不發達,因此客商外出,往往要找會武術的人保護。起先,會武術的人往往住在客店裡,等候客人僱用。僱好後,就推著一輛小車子上路,一天要走八十里,這是保鏢的源起。

16修理裝置

李堯臣雖然在家鄉學過些功夫,但作為一名專職鏢師來說,自然不到家,所以進鏢局後第一件事就是拜師。他的師父宋彩臣是宋老邁的還得意弟子。他學的拳術當然也是三皇炮錘了,後來又學